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自由廣場

楚寒:阿基諾夫人 柔性的力量

【大紀元8月21日訊】夏夜裡的睡蓮未開,那位總是穿著一襲黃色衣裙的夫人走了。當地時間8月1日淩晨,菲律賓前總統柯拉松‧阿基諾(1986-1992年在位)因患結腸癌在馬尼拉醫院病逝,享年76歲。兩天后,成千上萬的菲律賓民眾走上街頭,夾道目送載著阿基諾夫人的靈車緩緩駛過,她將長眠於26年前早已身故的丈夫阿基諾的墓旁,許多菲律賓人在樹上綁上黃絲帶表示哀悼,不計其數的黃色紙屑從住宅樓、高層建築和立交橋上如雨點般飄然落下。

阿基諾夫人之所以受到菲律賓的舉國尊敬,是因為二十多年前她曾率領菲律賓的上百萬民眾,成功主導了一場不流血的“人民力量革命”,和平推翻了獨裁者馬科斯長達20年的鐵腕統治,恢復了菲律賓的民主政體。從此,這位愛穿黃衣的女性被視為菲律賓民主的象徵,也成了亞洲民主化歷史的潮流人物。從一個居家相夫教子的女人,因緣際會成了對抗威權政治的在野陣營核心人物,後又出任菲律賓乃至亞洲第一位女性國家元首,就任期間安然度過7場軍事政變的風暴,並致力於改革。在其政治生涯中,阿基諾夫人以其特有的“寧靜的勇氣”和“柔性的力量”(1986年美國《時代雜誌》年度風雲女性評語),撫平了國家的創傷,守護了國家的民主。這是一個發生在西太平洋的千島之國,以柔性力量追求民主的傳奇故事。

自稱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的阿基諾夫人,原先對政治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在她22歲時卻嫁給了出身政治世家、終生投入政治和反對運動、時任鎮長後當選為省長的貝尼尼奧‧阿基諾先生。後來夫婿阿基諾逐漸成為對抗馬科斯獨裁貪腐統治的菲律賓反對運動的領導者,並因此入獄。1980年,阿基諾夫婦被迫流亡美國紐約。

1983年8月,阿基諾自美返回菲律賓準備參加議會選舉時,在馬尼拉機場遭到槍擊暗殺喪生,當時輿論普遍認為是總統馬科斯唆使所為。此事引起菲律賓國內的群情激憤,阿基諾夫人被反對派政黨一致推薦為反對派領袖,凝聚了不滿馬科斯專權的各種勢力和人群。當然,反對政黨之所以請出阿基諾夫人,是屬意她的“阿基諾的遺孀”的特殊身份,以爭取贏得人們的同情和擁戴。而阿基諾夫人也不諱言自己缺乏從政的經驗,但她誓言在歷史關頭不會推卸對抗威權的道德責任,以鼓勵菲律賓民眾要求自由追求民主的勇氣。阿基諾夫人憑藉她羅馬天主教會的信仰,斬釘截鐵地大聲爭取民主,說出了那句載入史冊的話:“我請求你們用不能被曲解而且明確的語言,告訴獨裁者,讓我們的人民自由!讓菲律賓人民自由!”

阿基諾夫人的呐喊喚起了菲律賓民眾追求民主的熱情,喚起了民眾拋棄怯懦、甩掉長年累月的無力感的決心。馬科斯執政年代採取了一系列倒行逆施,比如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宣佈實施戒嚴,以國家安全為由逮捕拘禁異議人士等等,使得原本採行民主體制的菲律賓出現嚴重的政治倒退。可是阿基諾夫人不甘願,她堅信自己的國家應該有一個比馬科斯政府更好的未來,更相信菲律賓人民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靠獨裁者的主導一切,追求民主,是為了保障每一個國民天賦的生命、自由、人性尊嚴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於是,阿基諾夫人自信滿滿地說:“如果在獨裁與民主之間二取其一,選擇民主的菲律賓人民肯定占絕大多數。”因為獨裁是對民主的倒退,暴力和謊言的統治違背了人性。她進一步宣稱,就算國家出現了馬科斯這樣的政治強人也無法將“民主”的普世價值理念消滅。她的丈夫阿基諾一生活出來的,正代表了菲律賓社會中湧動著的追求民主的思潮。

在國內外的一致批判之下,馬科斯為重建自身政權的合法性,決定提前一年於1986年2月舉辦大選。在競選期間,阿基諾夫人向馬科斯發出挑戰:“要真正打敗民主,除非你有本事找到比民主更好的理念。”選舉結果公佈,馬科斯選票多於阿基諾夫人。但是由十九個國家組成的國際觀察委員會、以及菲律賓的政府部門在計票過程中均發現此次選舉有嚴重違規、作票和不當干預。

在馬科斯自行宣佈勝選的次日,各地阿基諾夫人的支持者湧入馬尼拉,百萬民眾舉行聲勢浩大的“人民勝利大遊行”。在這場遊行中,阿基諾夫人對民眾說:“要用非暴力抗爭爭取正義,用和平的方式抵抗邪惡。”忠於馬科斯的坦克部隊開上街鎮壓,包括修女和學生在內的示威民眾迎頭堵截坦克車,手挽手築起人牆。但隨後在要求民主的輿論氛圍下,軍方將領一個接一個倒戈,馬科斯專制政權宣告垮臺。阿基諾夫人成為菲律賓新一屆總統。

今天當我們重溫歷史,驚覺1986年發生在菲律賓的由阿基諾夫人帶領下的“人民力量革命”,那真是人類爭取自由的歷史上少有的非暴力民眾革命,更確切地說,應該叫“運動”,因為它沒有“革”掉誰的“命”。要知道,那是在這個東南亞國家千瘡百孔、民怨沸騰的社會背景之下發生的、有著數以百萬人參加的、以更迭政權為目標的示威行動啊!它最終能夠以和平的方式埋葬獨裁,迎來民主,實在是一場奇跡,更是菲律賓整個國家的幸運,而作為運動的領導者,阿基諾夫人可謂居功至偉。這場不流血的“人民力量革命”影響全球,成為1980年代的國際重要事件,菲律賓的經驗,鼓舞了世界許多國家地區的非暴力運動,和各國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嚮往,更是間接導致臺灣解嚴進行民主轉型,以及東歐共產政權的接連垮臺。

雖然阿基諾夫人擁有極高聲望,但政途不順。在其總統任內,叛軍與恐怖分子始終威脅著社會的安全,她先後面對七次軍事政變,導致大量人員傷亡,政局的動盪,使得外來投資卻步,經濟難有起色,與此同時,地震、火山、颶風等天災又接連不斷,天災人禍頻繁發生。她推動的政治改革因觸動既得利益集團而舉步維艱,國內的政治和解不見曙光,她主導的以解決土地、收入分配不均為核心的經濟改革又阻力重重,成效甚微,經濟成長率低迷。概括起來可以說,她的政治經濟改革均不甚成功,政績乏善可陳。1992年因憲法限制她未能競選連任,給她的繼任政府留下了諸多的社會問題,使這位昔日的“民主之母”頭上的光環暗淡許多。

然而,儘管政績有限,執政能力也為人詬病,加上時運不濟,阿基諾夫人執政時代並沒能造就一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取得成就的菲律賓。但她的勤勉廉潔,她對民主憲政的守護堅持,卻是連反對她的人也不能加以否認的。她在任內致力於經濟復蘇和民生問題的解決,從自家的大莊園開始進行土地改革,她推動制定新憲法,推進政改進程,任命獨立的司法官員,鼓勵言論自由。她還是公認的現代菲律賓最清廉的總統,與擁有三千雙鞋子的前第一夫人伊梅爾達的奢侈腐化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後來離開權力中心,她仍不懈堅持自己的政治理念,退任後她參與抵制拉莫斯總統修憲,成功勸說後者放棄連任,參加抗議彈劾貪腐醜聞纏身的埃斯特拉達總統,迫使他辭職受審。特別是在任內的7次軍事政變之後,她一次次地寬恕叛亂者,以溫和的姿態化解危局,發出以民族和解為核心的國內和平倡議。在臨終前與女兒的最後一次談話中,她表示已經原諒了堪為世仇的前總統馬科斯一家。平心而論,這些品質在新興民主國家的領導人當中,是難能可貴的。

如梭的歲月已匆匆,如今離阿基諾夫人那年發動的“人民力量革命”已經23個年頭過去了。但在這二十多年來,菲律賓的民主仍然未能取得較大進展,歷經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的菲律賓,近幾十年來成為莊園家族壟斷和自由放任經濟模式的混合體,菲律賓的民主政治、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法治程度、人權狀況等諸多領域均進展緩慢,表現不佳。

在回顧當年“人民力量革命”的得失上,菲律賓學者羅加莫拉指出,這是一種“低民主密度”的症狀,距離真正的民主還很遠。羅加莫拉分析1986年馬科斯政權垮臺後的菲律賓政局得出結論,認為兩個前殖民主都給菲律賓留下了很多後遺症,使它缺乏良好的土壤去發展自由民主。菲律賓的政黨較為弱勢,這使得政客淩駕于政黨之上,憲法賦予總統太大的權力,有強大政治手腕的政客能有效施政(如拉莫斯),但因沒有強大的政黨支持往往事倍功半。政黨不強無法滿足菲律賓社會的強大需求,特別是貧窮者數以千萬計,因此構成“民主的偏差”。殖民地時代留下的這種民主制度將草根階層排除在外,讓精英族群掌權,這種政制符合殖民地時代大莊園地主的利益,對大多數普通民眾來說相當不利。事實也確乎如此,菲律賓的民主進程二十多年來一直在並不很高的層次上徘徊,整個國家民主的未來也依然模糊不清。雖然菲律賓的民主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民主的缺陷與昔日的專制獨裁是不能同日而語的。民主的完善尚需要菲律賓人民持續不斷的為之努力和爭取,這也是阿基諾夫人晚年念茲在茲的心頭夙願。

阿基諾夫人,這位菲律賓的民主之母,本是一位家庭婦女,一位沒有一點點從政經驗的平凡女人。後人不必用職業政治家的標籤來要求她,繼而用此標準去衡量她執政期間的政績。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這位從未萌生從政念頭的賢慧妻子,被時勢倉促推舉到了前臺,當她後來站在政治舞臺中心的時候,確實她的演出並不精彩,她的政績並不亮麗,但這掩蓋不了她的光輝。畢竟當歷史需要她站出來與獨裁暴政對抗的時候,她沒有回避,並且,她堅持了自己國家立國時宣告的民主理念。23年前,她在馬尼拉街頭的挺身一呼,像漆黑夜晚的天空中劃過的一道閃電,給這個國家帶來呈現新氣象的希望的曙光。

遙想當年,面對獨裁強人的強悍,阿基諾夫人沒有論道經邦的高談闊論,沒有什麼系統的、深邃的思想或者理論,而是發出了“還我民主”的卑微的樸素的、卻是強而有力的聲音。這聲音源自每個人內心的基本人性需求。這是上個世紀末民主化浪潮中一次柔性的呐喊,一股柔性的力量,這一聲呐喊,曾經並將繼續感動著鼓舞著後來的人們去追求民主、守護民主。這一股柔性的力量與阿基諾先生不屈的身影、與菲律賓民眾波瀾壯闊的艱辛抗爭、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對自由民主的嚮往一道,融入到了人類爭取自由民主的煌煌篇章之中。

寫於2009年8月6日,阿基諾夫人辭世後第五天

轉載《中國人權雙週刊》第6期 (//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