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世界自然基金會:越域引水工程問題多應審慎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周盈成日內瓦20日專電)正當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是否釀巨災引起關切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天發表一份報告說,世上大型越域引水工程往往缺乏足夠評估與檢視,造成環境等多方面衝擊。

這篇今天將在斯德哥爾摩「世界水週」(WorldWater Week)發布的報告包含全球七個案例研究,針對希臘的阿徹魯斯河(Acheloos River)引水工程和中國的「南水北調」西段,都指出工程有破壞脆弱地形造成山崩之虞。這份報告所提到的案例中,並未提及台灣。

報告說,氣候變遷使得原有水文系統不穩定,許多政府因而更寄望以大型水利建設來儲水或調水;但另一方面因氣候變遷的效應難以預料,這代表大型建設需要更仔細的評估。

據這份報告,越域引水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還包括擾亂水文、影響動植物生態、導致海岸地帶鹽化和使地下水水位下降等;同時,許多工程不公開透明、缺乏適當治理、須遷移大量居民、未與受影響民眾諮商。

這份報告並非完全反對跨越流域引水,但強調應該優先實施其他方案,把「高成本、高風險」的越域引水工程當成最後選項。

這些優先方案在需求面包括:降低用水需求、污水回收再利用、評估調整土地利用和產業發展;在供給面則依序為:「虛擬水」交易、地區性補充供水,以及在缺水海岸地帶進行海水淡化。

所謂虛擬水交易,是指農工產品在製程中不同階段、不同地點使用到水,因此貨品的進出品可以視為某些水量的進出口,只是這不是真的把水引過來運過去。

基於這個概念,WWF德國分部淡水計畫主任蓋格(Martin Geiger)表示,「從較溼潤地區進口多餘糧食,比把水引進較乾燥地區種植糧食來得有道理」。

報告說,任何新的越域引水計畫都必須符合永續的原則,完整評估需求及選項,詳盡分析成本效益和風險,考量所有潛在的環境、社會與經濟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