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上班族鳥人 「書」發台灣自然史

人氣: 3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游明金╱專題報導

「有心,就能圓夢;堅持,就能實踐。」50歲的吳永華是中華電信員工,因為喜歡攝影,想拍美美的鳥照片,開始愛鳥、賞鳥,卻發現濕地被破壞,引發對環境保育的關心;在蒐集與記錄過程中,驚覺日治時期台灣自然史幾乎空白,驅動他投入研究與調查,守護家園20餘年,完成28本台灣自然史書籍出版,去年獲得台灣文獻研究獎殊榮。


吳永華到濕地進行田野調查,觀察生態變化。(吳永華提供)//自由時報

吳永華 熱愛掌鏡拍鳥

一位上班族,過著小市民平凡的生活,因為喜歡攝影,捕捉大自然,讓人生充滿趣味與變化;吳永華說:「剛開始,沒想過要當什麼生態保育人士,拍鳥並不是要賞鳥,只是希望挑戰拍攝技巧,讓畫面滿足成就感。」


「家燕」。(吳永華提供)//自由時報


「灰鷽」。(吳永華提供)//自由時報

從拍鳥、愛鳥、認識鳥,吳永華發現宜蘭鳥類生態紀錄太少了,民國75年,開始從鳥類攝影轉向鳥類研究調查,關心環境變化,攝影鏡頭變成望遠鏡,蘭陽溪口、五十二甲、無尾港、竹安河口等濕地都有他的足跡。

吳永華當了兩年「鳥人」,一年365天至少310天做田野調查與記錄,出版「守著蘭陽守著鳥」、「群鳥飛躍在蘭陽」等書籍,完成鳥類版圖的建構;調查過程,看到濕地被劃成養殖專區,怪手開墾挖掘,美好景致一夕消失,保育人士發起搶救濕地運動,吳永華的調查報告派上用場,引起共鳴與回響,奠定四大濕地生態地位,促成水鳥保護區劃設。

做調查 填補歷史空白

「與台灣史接觸完全是個機緣。」吳永華喜歡挑戰,83年接受宜蘭縣史館委託辦理蘇澳古道調查,這是全新嘗試;吳永華花2年時間調查荒廢百年的古道,接觸荷蘭、西班牙、清代、日治時期的台灣歷史,看了很多文獻,卻發覺日治時期台灣自然史領域很多是空白的。

吳永華開始對文獻研究與調查產生興趣,他說:「田野調查是寶,歷史文獻也是寶。」只要有空就跑圖書館找資料研究;他看到英國第一任駐台領事郇和來到蘇澳,買了獼猴、鹿皮等標本,現在還在大英博物館裡,也看到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到台灣採集昆蟲進行研究,關心台灣這片土地。


吳永華最喜愛及推薦的著作是「台灣特有植物發現史」。//自由時報

吳永華為了蒐集資料遠赴日本、英國,以人物列傳方式出版「被遺忘的日籍台灣動物學者」、「被遺忘的日籍台灣植物學者」,藉著人的歷險與台灣連結,後來更出版「台灣植物探險」、「台灣動物探險」、「台灣特有植物發現史」等書,還原清朝及日治時期台灣自然史概況。

吳永華要上班、還要研究調查,去年還出版詩集「小彎嘴的天空」,怎麼會有時間?他笑著說:「少唱兩條歌,少看點電視就有了。」吳永華只想把台灣生態、自然史留白的角落補起來。他說:「我的想法很單純,只是希望帶領民眾與自然接觸互動,進而關心、珍惜我們生長的土地。」

台灣特有植物 吳永華全記錄

吳永華28本著作,他最喜愛及推薦的是「台灣特有植物發現史」,他說,台灣植物有4000多種,種類太多,範圍太大,研究考證不易,特有植物是針對具代表性的台灣植物進行調查,共1056種,就像練武功一樣,這本書是集大全,是好幾本書的精華。


台灣百合。(吳永華提供)//自由時報

吳永華說,英國園藝家Fortune是台灣植物採集第一人,1854年4月20日,他從淡水上岸,看到河岸及山丘開著大白色花朵的植物,就是最具生命力的台灣百合,是台灣最先被發現及採集的植物。

1888年,德國植物學家Warburg來台,是西方人士中唯一有能力為台灣植物命名者,他至少為台灣芭蕉、山棕、林投、羊角藤等命名,發表在許多學術刊物。

台灣山地植群帶,自高海拔而下依序有高山植群帶、冷杉林帶、鐵杉雲杉林帶、櫟杉、楠儲林帶,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全世界只分布於台灣地區的特有植物多達千餘種,是台灣珍貴的自然資產。

一起田野調查 凝聚家人感情

今年高中畢業的女兒吳之瑋,談起父親有著驕傲與肯定,小學四、五年級時跟著父親往田野跑,吳之瑋說:「我很愛跟,父親做田野調查,我就在旁邊傾聽,學習觀察大自然,父親有新發現也會一起分享,滿好玩的,很有參與感。」吳永華沒有因為田野調查或學術研究,犧牲與家人相處時間,反而是全家共同參與,凝聚了家人的感情。

吳之瑋說,跟著父親難免被潛移默化,學到了做學問的精神,只要下定決心,就朝設定方向努力前進,不管遇到挫折或困難,還是要堅持下去永不放棄,這種精神對她影響很大,從父親身上學會面對挫折,也學會調適與解決。

跟著父親賞鳥,親近大自然,吳之瑋也愛這片土地,愛鳥、賞鳥,小時候最常畫的就是鳥,作品充滿童趣,每個片段、每個主題,都典藏著家人共同的回憶。

吳之瑋很支持父親,不管是生態保育、田野調查、自然史研究,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對她也造成影響;她說,高中性向測驗,她也有研究型的個性,想必是得到父親的遺傳與啟發。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