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他是中國漫畫的開拓者。
豐子愷創作漫畫始於學生時代,他在讀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時,有一次校長站在講上給學生訓話,由於校長身材高大,與矮小講台不成比例,形成一種有趣的畫面。豐子愷便把這一特點畫出來,同學們都覺得很傳神。從此,豐子愷開始有了漫畫創作的興趣。再加上他在讀師範時期,他的老師之一便是藝術家李叔同。豐子愷在李叔同的指導下,畫藝進步神速。
1919年,豐子愷自第一師範畢業,自費到日本留學。在日本期間,豐子愷修習了炭筆畫的技巧與理論。有一天,他在舊書攤上看到日本漫畫家竹久夢二的《夢二畫集˙春之卷》,感到非常震撼,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竹久夢二的繪畫技巧學西方,但內容畫趣卻是東方味十足。豐子愷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得到很大的啟發。
後來,豐子愷回國之後,因經濟關係,只好到學校教書。1922年12月開始漫畫創作。據說有一回,學校開會沉悶無趣,他便觀察同事們不同的姿態,畫出漫畫,完成之後,自覺十分有趣,便開始嘗試其他內容。朱自清後來向豐子愷要了一幅圖,刊登在他主編的刊物《我們的七月》上,這才終於引起大家的注意。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
1926年,創辦開明書店。
1927年,跟隨弘一法師皈依佛門,法號嬰行。
1945年,對日抗戰勝利之後,豐子愷回杭州定居。
1949年,到香港舉行畫展。
1960年,擔任上海市中國畫院的首任院長。
1961–1965年,翻譯日本著名的古典小說《源氏物語》。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被共產黨批鬥、迫害,一代大師蒙受莫須有的罪名與羞辱,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殘,抑鬱不得志。
1975年,因癌症病逝於上海,享年77歲。
豐子愷的畫風樸實、率性,饒富童趣,文筆如行雲流水,搭配漫畫恰如其分,被譽為「隨筆大師」。他的許多作品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取材,畫小孩的特別多。這些生活中瑣屑的事物,通常為人所忽視,但經由豐子愷的筆觸呈現出來,加上簡短的文字,或幽默或諷刺,讓讀者對生活中不經意的細節也能一一玩味與省思,這就是豐子愷漫畫特殊與令人難忘的地方。@*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