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治水未統合事權 防災事倍功半

【大紀元8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16日電)台灣監察院甫於本月初就去年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水患,一口氣糾正行政院等14個機關,沒想到莫拉克颱風緊接來襲,造成台灣50年最嚴重的水災,「台灣的河川整治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莫拉克颱風雨量驚人,面對變色的家園、悲痛的災民,台灣談了好幾十年河川整治,每年投下鉅資治水防洪,成了最大的諷刺。

「行政院長期沒有以流域觀念統合水患治理事權,是水患一再發生的最大原因。」負責卡玫基颱風糾正案的監察委員高鳳仙對台灣的水患問題,做成這個結論。

一條河川可能流經原民會所轄的原住民保留地、林務局所轄的林班地、水保局所轄的野溪與農路、國有財產局的土地、地方政府與公路局所管的道路與橋梁、農田水利會的灌溉溝渠、水利署所轄的中央管河川、地方政府所轄的縣管河川、營建署所轄的雨水下水道排水系統等,高鳳仙說,「同一條河川分別由不同機關、在不同時期,編列預算整治不同區段。」

高鳳仙點出,台灣經濟部水利署每年編列新台幣百餘億元預算辦理相關治理工程,卻未落實「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流域整體規劃治理的觀念,適時調整相關預算,同步進行中央管河川及排水的疏濬治理工程。

逢甲大學水利工程與資源保育學系教授陳昶憲也指出,除了要有流域整體計劃,從上游到下游有事權統一管理單位,河川流域範圍內的土地利用,也應該要有限制。

整合事權之外,在全球氣候變遷之下,對河川治理的概念,學界也認為應該有新的思考。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易淹水地區小組召集人徐蟬娟說,這次莫拉克為南台灣山區帶來近2700多毫米降雨量,「不管河堤加得多高,都沒有用」,有必要打破傳統以工程為本位的治水防洪思考。

她說,現在水利工程技術比以前更好,有各式各樣的工具,包括水文測量儀器都很先進,但不正視氣候變遷問題帶來頻仍的超大豪雨,就如同「汽車性能很好、司機技術很好,可是走錯方向也沒有用。」

「該是把空間還給河流、把洪氾區還給自然的時候了。」徐蟬娟說,颱風是自然現象,且台灣西部原本就是河川沖積平原,是河川的行水區,幾10年來,人們不斷與河爭地,面對異常的氣候,解決水患之道必須反向思考。

正如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黃煌煇所說,台灣有「鴕鳥心態」,容易遺忘,有水喝時就忘了曾缺水,被水淹了,等太陽出來了,大家又忘了,抗旱防洪成為口號。

面對嚴重的巨災,台灣政府必須從災難中學到教訓,積極統合水患治理事權,打破傳統以工程為本位的治水思考,以避免災害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