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北報導)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所引發八八水災,使得傷亡人數不斷攀升,救災行動持續進行。心理健康行動聯盟13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面對災難時,「心情應變」不容忽視,尤其是對第一線的救難人員及志工們,先做好相關心理重建訓練及輔導,避免筋疲力竭,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因應救災時的情緒及體力。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理事長許文耀表示,災難出現後的半年內,災民所出現身心理反應包括憤怒、憂慮等都是正常的,這些反應不應該被災難化。在921地震的心理衛生及心理重建是長久的過程,在過去921地震時,政府只重視生活及物質的重建,但卻忽略心理重建,政府應與民間NGO團體一起分工合作,尤其是對第一線的救難人員及志工們,先做好相關心理重建訓練及輔導,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因應救災時的情緒及體力。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副理事長魯中興表示,在救災時,需要有受過訓練志工及團體,建立三個同心圓的合作模式,達到有效率的希望工程,協助及安慰每一位災民。其中最外圈的同心圓是需要受過良好訓練的志工及過來人,透過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專線(02)2557-6980,加入心理輔導的志工行列,主動接觸每一位災民。
另外,魯中興表示,第二圈對創傷與哀傷者做諮商與輔導,至少要持久做一年,需要在地支援,目前每個災區提供約30位專業志工,未來希望培訓更多在地志工;最內圈是對嚴重困擾者,需要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魯中興表示,擁有四個寶貝才能真正幫助災民,那就是溫柔、美德、智慧、持久,對待災民要溫柔,災民可能當時一無所有,以美德心態幫助災民,應用智慧要千垂百鍊才能做得更好,最後要持久的陪伴、關懷災民。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張德聰則建議政府,與民間NGO團體建立一個協調援助平台,可避免救助資源浪費或不足,有效達到分工幫助災民,救災不只是物質,在災害防治法應該要納入心理諮商、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及社工等資源統合機制,適當協助災民。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