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幕後考量
【大紀元8月1日訊】為期兩天的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本週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中美雙方都派出了豪華陣容參與這一輪的對話。除了雙方政府分管財政和外交的最高級閣員作為本國元首的特別代表分別主持「戰略」和「經濟」兩個組的對話之外,包括雙方中央銀行行長、貿易部長等在內的各有關方面的高級官員也一起到場助陣。
但是,根據會談後雙方向媒體散發的一份檔的內容,不少人對此次對話的實際成效感到有些失望。這份官方的聯合新聞要點共有五個部分,包括中美關係、中美經濟合作、中美全球事務合作、中美地區事務合作和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機制等。這份檔,除了禮節性了表達了雙方在這些領域裏合作的政治願望之外,無論是在雙邊會談的議題上,還是在一些現存的重大戰略問題的上,都沒有展示出任何新的進展。
有鑒於此,許多分析家們認為,此次為期兩天的首輪會談,與其說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一次務實的戰略對話,倒不如說是一個盛大的政治儀式。問題是,既然雙方都同意定期的舉行這麼一個政治儀式,一定是中美兩國政府都認為可以從這個儀式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某種東西。否則,只有傻瓜才會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東西。那麼雙方對這種儀式性對話的真實需求究竟是什麼呢?
中國方面所需要的,一是利用這個對話向國內外宣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承認中國的國際大國地位;同時又希望借雙邊對話這種鬆動的形式來保持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的靈活性。近年來,在國內輿論的壓力下,中國政府正在試圖改變過去那種在國際事務中「不出頭」的戰略;但是卻又無法準確地界定自己在全球事務中的戰略地位。在這種猶猶豫豫之中,常常有被人家推著走的感覺。這對於一個大國來說無疑是十分尷尬的。
中國並不是不想做世界領袖,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有實力的國家不願意充當世界領袖的。更何況,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不斷地向國民宣傳被人歧視、欺侮的受虐感,如有機會充當國際領袖當然會給國民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這對缺乏合法性的中國政府來說,實際上是一種國內的政治需求。問題是,中國還不具備充當國際領袖的實力。這是因為當了領袖就要「出血」,在應對國際危機中,要在經濟上、軍事上承擔更多的義務。這一點,中國還做不到。
正因為如此,中國政府需要有一種方式,既能得到世界對自己上升的國際地位的某種形式的承認,又能避免在無法承擔國際領袖的經濟、軍事義務的時候的尷尬。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舉行「一對一」的「戰略對話」無疑是一種好形式。美國政府同意舉行這樣的對話,一方面可以幫助中國政府應對其在國內的合法性危機;另一方面又能夠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形像得到增強,從而滿足了中國政府的「面子需求」。當然,由於這是一種沒有約束力的「對話」,中國也不必擔心出現無法承擔國際戰略義務的尷尬。
從美國方面看,中國政府雖然還不具備擔當國際領袖的能力,但是卻是一個有潛力製造麻煩的玩主。換言之,經濟實力增強後的威權體制下的中國,已經到了在國際事務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地步了。美國當前需要應對的國際事務太多、太雜,實在是已經經不起任何稍有實力的國家的搗亂了。如果能夠給中國政府一個面子,能夠使得中國政府在美國需要的時候不撕破面子,縱使不支持,至少不反對美國的戰略,這對美國來說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正因為如此,雖然中美之間已經有了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各部部長之間的定期而又頻繁的戰略和工作交流機制,而且那些機制已經足夠用來解決不同層面的戰略和具體問題,但是如今還是隆重推出這麼一個儀式豪華的「戰略和經濟對話」機制。其實,此種戰略對話的機制本來就不是用來解決人們所期待的那些問題的。這種戰略機制的一推出,它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那就是美國政府承認中國的戰略地位,給中國政府一個面子;中國政府則承諾有事好商量,儘量不在國際事務中搗亂。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