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6日電)台灣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年減1.97%,連續五個月負成長,跌幅更創38年來新高,下半年國內仍面臨通縮壓力;通縮壓力中,不同物資物價漲跌互見,能源類漲價壓力最大。
行政院主計處今天公布今年6月物價變動概況,CPI跌幅持續擴大,主計處官員坦承,年底前通縮壓力都將存在。
不過,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蠢蠢欲動,價格已較金融海嘯谷底時明顯攀升,當通貨緊縮壓力尚未完全解除之際,又有人擔心起通貨膨脹。
主計處官員解釋,同時引發通縮、通膨疑慮,主要是看事情的角度不同所致,從整體數據上觀察,國內下半年仍有通縮壓力,但近期外界看到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揚,因此引發通膨疑慮。
主計處官員表示,全球經濟衰退速度趨緩,導致國際原油、農工原料價格慢慢回升,已反映在國內躉售物價指數(WPI)月增率,6 月 WPI較 5月上漲1.52%,其中漲最多就是國際原油、基本金屬等。
上游端的WPI月增率已上揚,下游的CPI指數卻因內需疲弱廠商持續促銷、低利環境、受薪階級購買力不足等因素,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下跌。
主計處官員表示,整體而言,通縮壓力將持續至年底,但各項商品價格將出現漲跌互見,例如居家水電燃氣價格恐逐月上揚,但受內需不振影響,零售下游端仍將持續促銷,使民生物資如食物、衣著類商品價格可望維持相對低檔,CPI大幅上揚動能不足。
何謂漲跌互見?根據主計處資料,6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中,食物類中的水果項目較 5月大幅下滑12.81%,成衣也跌 4.89%,但家庭電費卻上揚13.45%,香菸及檳榔物價也較 5月漲3.03%。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以目前情勢判斷,國際油價不一定還能持續攀高,不需過度擔心通貨膨脹。此外,CPI、WPI連續數月負成長,主因為去年比較基期太高,並非引發真正的通貨緊縮情勢,因此同樣不需過度擔心通縮。
受去年比較基期較高影響,下半年CPI、WPI年增率恐持續負成長,使「統計上」的通縮疑慮揮之不去,不過,展望下半年物價情勢,由於勞動市場仍然嚴峻、廠商促銷氣氛濃厚,民生物價恐呈現下跌情勢,待內需市場買氣回溫,才可望完全擺脫通縮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