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木雕半世紀 三義創作工藝美學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勳騰/專題報導

苗栗縣三義木雕名聞遐邇,樣式多元,沒有明顯的流派之別,主要是以年代區分。三義木雕從日治時代、美軍駐台、能源危機、台灣經濟起飛、三義交流道開通活絡內需市場,到如今的多元化創作,半個世紀以來,是台灣最大的木雕工藝聚落,「三義」也是台灣木雕的代名詞。

在民國30~40年代,台灣西部山線與海線的雕刻風格,在三義鄉交會融合,成了第一代木雕師傅的創作特色,他們運用傳統技法,以花鳥、人物、動物及傳統故事做為創作題材,作品大量銷往日本。

二次戰後,隨著美軍駐台,國際記者以新奇有趣的觀光角度報導三義木雕工藝,讓三義木雕聲名大噪,也開拓消費市場。

為了迎合美軍的喜好,木雕師創作許多與天主教、基督教有關的聖母、基督,及耶誕老人、美國大兵、美國國鳥老鷹、大煙斗等工藝品,三義木雕進入產業起飛期。

5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復甦,三義木雕產業達到顛峰期,當時的木雕工藝店櫛比鱗次,許多三義鄉青年都投入木雕創作,「只要刻得出來,就能外銷日本。」

國際知名的雕刻家朱銘也是苗栗縣人,三義木雕多少受到朱銘的影響,後來也改走鄉土題材的尋根創作路線,用雕刻刀記錄工商發展中消逝的民間文化與精神,且開始在作品上落款,例如邱仕福、沈培澤、劉明源、莊清勳等20名木雕創作者,他們都是三義木雕黃金年代的佼佼者,也是今日三義木雕的中堅世代。

三義木雕博物館長蔡錦旺表示,現在的三義木雕已呈現多元化的創作內涵,將傳統題材賦予更精簡的意象,著重在精神層次的抽象表現,或用創作來反映社會議題、記錄心態的變遷,三義木雕已從傳統工藝品,轉換為生活美學的心靈藝術品。

  ‧ 木雕半世紀 三義創作工藝美學 ‧ 創作人推動…打造木雕重鎮 ‧ 補人才斷層…獎勵學生加入(//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