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4日電)台灣去年啟動的「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 (PGGM),今天完成海上觀測首航,為全球第一個海上觀測平台,未來將建造成全球最大海、空觀測平台,長期監測全球溫室效體濃度。
歐美年前已展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主要以空中觀測為主,台灣去年啟動「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受行政院國科會、環保署補助,由中央大學執行。
台灣該計畫去年啟動,今年由長榮海運提供長巨輪協助觀測,第一個西太平洋海域觀測工作,6 月22日由高雄港出發,經廈門港、香港港、鹽田港、上海港、寧波港,今天抵達台北港,完成該計畫的海上觀測首航,也是世界首次蒐集海洋邊界資料的海上觀測平台。
計畫主持人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國英表示,「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完成海上觀測平台首次任務後,將逐步擴大規模,目標將建造全球最大的空中和海上溫室效應氣體觀測平台。
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表示,海上觀測工作正式啟動,使台灣可開始搜集太平洋地區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溫度資料,提供國內和國際對溫室氣體研究重要數據。
王國英指出,「太平洋溫室效應氣體觀測計畫」將長期監測全球大氣、全球海洋邊界層溫室效體濃度,至少觀測20年,協助國際進行全球暖化和全球氣候變遷的研究。
中央大學表示,該海上觀測平台建置於長榮海運長巨輪的船首,隨該貨櫃輪航行各海域時進行觀測,觀測100公尺以下海洋邊界層資料,長榮海運將提供3年的觀測協助。
王國英表示,太平洋計畫船測,年底前將在長榮海運3艘國際貨櫃輪上,進行太平洋至印度洋,及太平洋至大西洋的經常性觀測,搜集二氧化碳於全球主要海洋大氣中的空間和時間變化。
此外,王國英指出,太平洋觀測計畫的另一重點,為結合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的全球水汽觀測資料;空中觀測平台則將由中華航空提供10架以上波音B747-400飛機,進行二氧化碳濃度的觀測。
他表示,該計畫整合台灣福爾摩沙衛星三號的全球水汽觀測資料、長榮海運貨櫃輪的海平面觀測資料、中華航空的飛機觀測資料,可暸解溫室效應氣體未來10至20 年在太平洋地區的濃度變化,有助國際研究全球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