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明清銅爐200件 史博館寶器颺馨

人氣: 12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3日訊】(大紀元記者白亞士台北報導)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私人藏家的珍藏與大眾分享,特邀讀書樓主人楊炳禎先生,提供多年珍藏明清銅爐201件以饗國人,擇其中精品50件編輯成冊,中國銅香爐之款式繁複、造型雅緻、色韻內斂而光澤外顯。7月3日開幕前一天,藏家楊先生的朋友將帶香來試爐,將爐內之香韻和氛圍留給觀眾,從觀爐、焚香過程之中,令人發思古之幽情。

寶器颺馨──讀書樓藏明清銅爐展,即日起在史博館4樓展至7月26日止。

中華民族是尊天法祖、講究天人合一的民族,故能以心誠與神佛交流、溝通,而焚香可以正念、清神,以至於除穢、驅蟲,藉由香道更能提升嗅覺、增添生活之品味。古人對於焚香的爐具相當重視,而香爐的起源甚早,早在漢代即有得名自仙山的博山爐出現,當時的人們認為,藉由焚香祝禱可祈天地、通鬼神。六朝隋唐之後佛教興盛,香料傳至中土,焚香品習的風尚漸普及民間;到了宋代盛行「點茶、焚香、掛畫、插花」文人四藝,薰香風氣盛行,它不僅除濕避穢,更發展演變為一項豐富的藝術及薰陶性靈的生活修養。直至明代宣德年間「宣德爐」的問世,更將爐具這項精美卓絕的金工藝術推向頂峰。

「黃如秋葵著露 紅如朝霞映日 青則魚膽 黑似點漆……」,這是古人形容明清銅爐爐色之美,銅爐的色澤斑爛、成色變化多端,這與銅質之精煉與純度息息相關。據《宣德鼎彝圖譜》所載:鑄宣爐之銅來自暹邏國之優質良銅,而煉銅少則八煉、多至十二煉。明《宣爐博論》中提到,「凡銅經煉五、六次則俱珠光寶色,有若良金矣。宣廟遂敕工匠必十二煉,每斤得其精者才四兩耳。」

精煉過之良銅方能使銅爐寶色內涵、珠光外現,成色特別美妙,故明宣德爐為歷代香具中之翹楚。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