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珮華/台北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ECFA研究報告中,認為電子電機業是受簽署ECFA衝擊最嚴重的產業,年產值將減少三千五百億元,電子電機業界人士對於這項結論認為有待商榷,認為研究報告是以過去數字來衡量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很多因素沒有考慮進去。
要求「再查查」
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表示,調查報告認為,簽署ECFA對電機電子產業影響最大,他已要求調查單位「再查查」,鄭富雄說,電機、電子業不應視為一體,如果要說衝擊,應該是電機業受衝擊較大,由於台灣電機產品關稅較中國、韓國等東協加一國家來得高,可能產生排擠效果,因而產生衝擊。
電電公會總幹事羅懷家認為,電機、家電產業過去都是內需產業,缺乏規模經濟,或許東協加一國家零關稅,對我國產品造成排擠,但仍有市場擴大的好處。
電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王友本則說,簽署ECFA對家電業影響有限,因為家電業這幾年來在其他進口品牌影響下,「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了,」就連國內品牌聲寶、東元,都有在中國設廠,而電器零組件由中國進口,台灣組裝更是不勝枚舉;日本技術、中國零件、台灣組裝,已是家電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不過,近年來中國製電器形象不佳,包括除溼機自燃、電視機爆炸等意外頻傳,已讓國人對中國製家電避之惟恐不及,在選購家電時,無論是什麼樣的品牌,都要詢問是哪裡製造,業者建議,若簽署ECFA勢在必行,政府應該從保護消費者著手,嚴格對製造地把關,甚至強制在商品上載明關鍵零組件的製造地,讓消費者有選擇的自由。
(自由時報記者鄒景雯/特稿)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在進行任何重大決策前,一定是盡可能將充分的資訊揭露於全民,這才代表是一個全民政府,若只給予片面的訊息,只聽少數幾個財團的指令做決策,就應該宣佈這是一個財團政府,經濟部今天公佈的ECFA評估報告,是向全民報告?還是向石化等財團報告?今天馬上可見真章。
向財團還是向人民報告?
經濟部政務次長鄧振中透露ECFA報告結果「相當正面」,對於洽簽ECFA對電子電機產業的負面效益,官員也說工業局已用「專業方式調整」,彌補模型限制缺失,事實是這樣嗎?
看看過去一年,馬政府一路從經濟政見六三三、股市上看兩萬點、失業率年底降到四.五%、陸客來台觀光每年創造六百億元商機、八五六億元消費券可增加○.六四個GDP百分點,每項數字,政府都宣稱是經過經建部門用「專業方式調整」,但結果證明如何?
中經院事前提供給經濟部的報告中,非常明確的警告,兩岸在關稅降為零與解除管制下,台灣各產業普遍都會產生對中國出口增加,同時排擠到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尤其是對日本、東協四國、美國及歐盟最多,這種對中國出口的依賴加深,符合台灣整體國家利益嗎?台灣的經貿戰略不該全球化連結、非要鎖在中國一地的理由何在?何者的風險較高?這些ABC,經濟部當然要給個說法。
馬政府同時應該誠實清楚地讓人民知道對哪些產業有利、對哪些產業有害,尤其是對勞工、農民、在地傳統產業的衝擊。即使馬政府保證不擴大開放中國農產品,但是現有對中開放的農產品,也會因關稅調降而讓大量廉價中國農產品入侵,造成台灣農民的生計受創。這些豈可完全避而不談?
這份研究再如何周全,都只是在若干假設前提下僅就貿易進行估計,未就投資影響有所評估,甚至從而衍生的外部性成本,例如社會成本與政治成本,更是盡付闕如,這些未來都需要經由預算支付,政府能夠視而不見嗎?或者要刻意由全民買單,藉以圖利少數特定資本家?
因此,今天對經濟部來說,絕對是場硬仗,說偏了,中經院的研究人員不會為政府背書,說假了,相關受害產業與勞工會向政府要公道,這些廣大的人民不是沒有選票,不能被當權者當作不是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