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偉大的音樂之父巴赫

文/白亞士
font print 人氣: 9818
【字號】    
   標籤: tags: ,

今天7月28日,是西方音樂之父、偉大的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逝世259周年紀念日。

音樂成為巴赫靈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跟巴赫遺傳基因和生長環境密不可分,日後他將一生奉獻給音樂和宗教。

當樂聖貝多芬看到巴赫作品時直呼:「他不是小溪,是大海!」現存巴赫1000首作品,曾啟發後世無數的音樂家創作的思惟與靈感,邁入二十世紀後更贏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知音與推崇!

「巴赫家」就是「音樂家」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生於德國圖林根森林區的艾森納赫,艾森納赫是德國典型的鄉下小城,城邊的瓦托堡是中世紀吟遊詩人歌唱的地方,這裏也是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將聖經譯為德文的地方,巴赫從小就在充滿虔誠信仰和浪漫生活的氛圍裡長大,日後他將一生奉獻給音樂和宗教,他說他的音樂無非是榮耀「主」。

17-18世紀,音樂和其他技藝行業一樣,子襲父職、世代相傳,但沒有一個家族能像巴赫家族一樣,是一個真正的音樂世家。在他家鄉附近,一提「巴赫家」就是指「音樂家」的意思。

巴赫出世的圖林根地區的人民勤勞、和平、誠實、嚴肅,這種特質正是巴赫家族發展音樂理想的地方。對巴赫一家來說,音樂是與生俱來的天賦,幾代家族都是職業樂師,歌手、小提琴師、小號手、管風琴師、合唱指揮,從16世紀至19世紀中葉有75位巴赫家族以音樂維生,但只有巴赫成為具有原創性、舉世崇仰的偉大作曲家。

月光下抄譜 如百川納海

巴赫最初音樂的啟蒙和訓練是在家庭,他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和大提琴,並向伯父學習他一生熱愛又擅長的管風琴。

1694年巴赫的父母親相繼過世,不滿10歲的小巴赫只好投靠在教堂當風琴師的大哥克里斯多夫,巴赫開始學習作曲並彈奏管風琴,據說大哥藏有當時最著名的德國管風琴暨作曲家佛洛貝格(Jakob Froberger)、克爾(Kerll).等的樂譜,巴赫幾次想看都遭拒絕,在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下,每當夜深人靜,巴赫悄悄的在月光下抄譜,大師優美的弦律深烙在巴赫幼小的心靈。

在德國宗教歌唱音樂中心的呂奈堡,巴赫擔任唱詩班的男高音,巴赫此時專注在小提琴、古鋼琴與管風琴的練習,呂奈堡圖書館中收藏不少古代意大利、德國音樂家的作品,巴赫一頭扎進去日夜鑽研,同時他為了研究法國音樂,巴赫到且勒宮廷充當臨時樂師,聆賞了許多法國音樂,這些迥然不同於德國的法國音樂,巴赫深為感動與著迷。

年少的巴赫刻苦勤學,他像海綿一般的盡力吸收,融合當時歐洲各國各流派音樂的精華,下過比一般音樂家既深且廣的音樂苦功。
巴赫說:「如果任何人都像我這樣下一番苦功的話,同樣也會達到同樣的境地。」

不是小溪 是音樂大海

當樂聖貝多芬第一次看到了巴赫的作品時,直呼:「他不是小溪,巴赫是大海!」

原來德文巴赫「Bach」是小溪的意思,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作品後,一語道盡他對巴赫音樂才華的賞識和讚嘆!

巴赫一生音樂的形式相當多樣化,涉及當時所有音樂的風格與形式,其中以聲樂作品最多,有300多首宗教大合唱、三部受難曲⋯⋯,巴赫的作品浩如瀚海,可惜大部分散佚不見,1850年歐洲才成立巴赫學會,開始搜集巴赫的手稿。五十年後,1900年巴赫作品全集初版,目前巴赫的作品皆以BWV來編號標示,BWV為曲種的順序、非年代順序,共有500多部、1000首作品。

魏瑪青春 科登成熟 萊比錫深刻

巴赫一生除幼年較為不詳外,依創作生活可分為:魏瑪、科藤、萊比錫三個時代。
第一期魏瑪時代,巴赫23歲起在魏瑪領主威廉安斯特公爵的宮庭中擔任樂師,此時巴赫兼任教堂管風琴手,正值青壯年的巴赫,音樂風格洋溢著青春的熱情,此時著名的作品有《d小調管風琴觸技取與賦格》、《帕薩卡利亞》,「清唱劇」、四十六首聖詠前奏曲等。

第二期科藤時代,巴赫擔任雷奧博王子的宮庭樂長,科藤這六年巴赫邁入成熟的創作高峰期,轉向室內樂和管弦樂的創作,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法國組曲》、《英國組曲》,1722年完成《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和獨步寰宇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等,都是科藤時期的作品。

1720年為巴赫生下七個子女的愛妻瑪麗亞去世,次年巴赫和比他小十六歲的女高音歌手安娜‧瑪格達蓮娜結婚,新娘安娜非常了解巴赫的工作,認真地幫他謄寫樂譜,後來安娜為巴赫生了十三個子女。

第三期萊比錫時代,巴赫從38歲起至65歲去世為止,均擔任聖托瑪斯教會合唱長之職,虔誠的巴赫向來認為自己的音樂天賦是上帝賦予的,因此晚年的巴赫全心致力於將最美、最崇高的音樂奉獻給上帝!

《馬太受難曲》、《b小調彌撒曲》、《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二卷、《意大利協奏曲》、《哥德堡變奏曲》⋯⋯以及登峰造極的《音樂的奉獻》和《賦格的藝術》,都是晚年萊比錫完成的經典作品。

最後十天 迴光反照

巴赫晚年對社會上活動興趣大減,由於長年的辛勤勞累,巴赫的健康亮起了紅燈,視力嚴重減弱、心臟也出問題,就在完全失明的前夕,巴赫靠著模糊的視力,全力創作《賦格的藝術》(BWV1080)。

1750年7月,就在家人虔誠祈禱下,一絲光線竄進了巴赫的眼睛,短短的十天巴赫奇蹟似的復明,但卻是迴光反照…是上蒼有意讓他多寫一點賦格、還是再看愛妻最後一眼呢?不幸隨之高燒不退,巴赫與死神掙扎十天,因心臟病突發而與世長辭!

音樂如織綿 既古典又現代

綜觀一代曠世音樂偉人巴赫,其音樂為後世推崇與喜愛,並列為經典來讚頌,不外乎巴赫的音樂:既深具古典音樂內涵又兼具現代感。

「古典」非指古典樂派、是「經典」之意,巴赫音樂絕大多數具有百聽不厭的特性,其結構嚴謹、表達內斂、音樂的內涵既豐富又深刻,而且作品擁有多樣性與創意性。

那「現代感」是指巴赫音樂節奏感很好,即興意味高,大多數的作品具有新鮮、活潑、靈動的特質,既高貴、幽雅、靈妙,又處處充滿生命力,其音樂語彙如織錦般縱橫交錯,嚴密、龐大、複雜,具有數學的精確、邏輯的嚴謹、絕對的美感,更達到了音樂的和諧與至高的純度。

以巴赫《無伴奏小提琴曲》為例,此曲仍是小提琴空前絕後的獨奏經典作品,巴赫在這部曲子裡大量使用和弦與對位法,要求同一件樂器演奏出一切的和弦,同時照應多條旋律線的進行,琴曲除了耐人尋味的和弦、對位深度之外,整曲充滿了高貴與靈性的光輝。

巴赫最後傳世之作《賦格的藝術》,是巴洛克複調音樂的合集與頂峰之作,也可視為巴赫遺留給後世,總結他自己音樂語法與內涵的作品。

以《賦格的藝術》最後一首8分鐘未完成的曲子為例,但見樂音綿延無盡的不斷向上攀昇,多條弦律交織又輕盈的對位、和弦,極其遙遠、崇高的一種精神性、純粹性音樂的探索,在親手譜裡巴赫並沒有指定樂器,有些音樂家認為,這部賦格作品已然超出實際演奏的範疇了!

著名的荷蘭史學家房龍博士(Hendrik Van Loon),在巴赫新形象一書中最後一段寫著:巴赫是能給予你投資最大回報的音樂家,他所需不多,你的點滴努力就是他的全部要求。在此之後,大師將親自告訴你如何管理自己的財富(不只音樂),…你會意外發現,你已經擁有了一個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奪走的寶藏,這就是對巴赫音樂的理解和熱愛。

十九世紀首演 巴赫音樂復甦

巴赫在世時是出名的演奏家、樂器鑑定家,而非作曲家,一生沒有顯赫的地位,沒有贏得應有的尊重,大部分作品也沒被出版,更不為人們所理解。

1802年德國史學家弗爾凱爾出版了巴赫第一本傳記,1828年浪漫樂派的門德爾松,從一堆陳舊的卷宗發現巴赫《馬太受難曲》,巴赫音樂從此復甦,孟德爾頌特別選擇巴赫當年任職的萊比錫聖托馬斯教堂,將此偉大的宗教作品重見天日。

除了門德爾松,舒曼和蕭邦都推崇巴赫,李斯特、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等音樂家的作品,都曾資借巴赫的音樂,十九世紀巴赫逐漸在音樂家與人們心目中發酵以至於札根,邁入二十世紀後更贏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知音與推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要在正統古典音樂之都維也納生存,一定要有兩把刷子。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有位來自台灣新竹的團員何夢捷 ,即將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來台,參加高雄世運主場館落成音樂會。何夢捷說:「別人會唱的,我不一定要很會唱;但是別人不會唱的,我一定要唱得比他們好。」
  • 把印度古典音樂介紹給西方的音樂家阿里.阿卡巴.汗逝世。 (n2009-06-20-voa19.cfm)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新唐人電視台第二屆「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將於8月26日至30日在紐約舉行,香港著名小提琴家朱偉舜讚賞大賽對推動古典音樂的貢獻,並表示會積極推薦學生來參賽。
  • 【大紀元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蘇泰安嘉義報導)嘉義郵局經理黃秀娥有感於古典音樂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與貼近心靈的特質,可惜在嘉義鄉村社區甚少接觸到這麼美好的音樂饗宴,因此規劃一系列古典音樂影音欣賞會,在偏遠地區舉辦,獲得很大迴響。而於6月27日晚上7時20分至9時30分在郵局總局廣場(中興路672號)舉辦第23場古典音樂影音欣賞會,歡迎愛好古典音樂的社區朋友攜伴參加。
  • 感恩節公眾假期,越來越多僑胞選擇以坐郵船舒適渡假。以「巴士新,酒店靚,導遊好」享譽口碑的豪華旅遊公司,特別推薦2009年全新巨輪十三萬噸,嘉年華夢之旅號郵輪(巨輪圖片可參考該公司網站:www.aatourist.com)。超值遊船,平民價錢,帝皇式享受。
  • 雖然看不見,從小喜歡聽古典音樂的張紫茵,有著比平常人更敏銳的音感。有了父母師長一路的陪伴與鼓勵,她在直笛、長笛、鋼琴展現令人驚喜的傑出表現。
  • (大紀元記者曾去執、畢儒宗綜合編譯)許多古老文明長久以來認為音樂能促進人的心靈及身體的和諧,部份文明更認為音樂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古希臘數學家畢達格拉斯(Pythagoras)更認為,音樂能減低甚至除去人們負面的情緒及能量。2001年科學家證實,低頻率的聲音不但不會傷害細胞結構,反而能激化酵素,增加細胞膜的流動性及促進DNA的複製及細胞回收。這些理論及研究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個葡萄園獲得了證實。莊園主人長期在園內播放古典音樂,結果發現這些「聽」音樂長大的葡萄樹結果豐碩而且果粒大,而且蟲害少。
  •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第二屆「全世界華人鋼琴大賽」定於10月9日至11日在紐約舉行,香港年青鋼琴教師梁浩銘讚賞大賽推廣古典音樂的精神,並鼓勵學生踴躍參賽。
  • 中國的歷史淵源流長,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古典音樂如同仙樂飄飄,如詩如畫,雋永秀麗。讓我們靜心欣賞這經久不衰的中國古典音樂的神韻。
  • 胡安‧卡洛斯‧希亞葉亞的談話開門見山,他最有感於演出中的音樂:「沒想到中國的古典音樂文化有著如此高的水平,這讓我非常驚訝。我是教授音樂的老師,我知道一位音樂大師,比塔格拉斯(Pitagoras)是音樂這門科學的創始人,他就曾經和中國人學習過。中國這個民族一向是一個非常理性非常智慧的民族。但是當我聽到晚會現場的音樂時,我仍然感到激動,神韻這樣的團體能來這裡真是太好了,把中國的古典文化傳遞給我們。作為音樂家,我認為這是非常珍貴的一場晚會,是激發我靈感的源泉,就我所使用的樂器音響應該模仿今天晚會中的音樂。同時,對於舞蹈和歌曲的歌詞我有著同樣的評價,這些歌曲的填詞我認為非常好的配合並幫助音樂本身發揮光芒,使得音樂更能深入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