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投資的4大關鍵與14個關卡(1)
迪克‧泰勒錯過了一場籃球賽
經濟學中最大的假設就是投資者必然理性,而且只基於本身利益而採取行動。其中唯一的問題是,這不是真的。正如其他人,投資者多半都淪為人性監獄裡的悲慘囚犯。
正如葛拉漢所說的,我們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但是直到最近,經濟學家才終於願意承認,經濟上的重大災難都是人類自討苦吃的結果。
三十年前,一位名叫迪克‧泰勒的年輕經濟學者和朋友打算冒著大風雪,從紐約州羅徹斯特開車到另一個地方去看場籃球賽。
他們相當理性地投票否決這個計劃。他的同伴堅持,「如果我們已經買了票的話,我們就會去了。」泰勒回答,「沒錯—這很有趣。」他覺得有趣的原因是因為根據經濟理論,不管到底有沒有買票,都不該影響到是否要冒著大風雪去看球賽的決定。
泰勒開始著手收集這些反常現象,並且幾乎獨力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法則—行為財務理論—研究人性如何強迫我們做出不理性的經濟決策。(反過來說,傳統經濟理論向來假設人們只會根據理性做決定。)泰勒甚至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延伸到籃球賽上。
他總是在想,為什麼當球賽即將在幾秒內結束,落後兩分的球隊球員們總是只考慮投射兩分球的機會?因為投進兩分球的機會大約只有五成,這意味著贏得球賽的機會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因為落後兩分再補進兩分也只不過是爭取到比賽延長的機會,而直接跳投三分球贏得球賽的機會卻更高—約百分之三十三。
在此同時,一九七○年代早期,在陽光普照的地方,兩位以色列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及阿莫‧特維斯基(Amos Tversky)正在研究人類決策過程中的缺陷。他們在學術領域中舉足輕重的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了歷史性的論文。
在論文中,他們重點指出人類在評估可能性時經常會犯的基本錯誤。舉個典型的謎語為例:「老史非常害羞、內向,樂於助人,但是比較孤僻,對現實世界或人群都不感興趣。」
圖書館員,還是機械技師?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圖書館員。其實不然,答案比較可能是機械技師,而非圖書館員,許多機械技師實際上很害羞,但很多人就是搞錯方向。
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的論文可說是個經典,但不幸的是,這篇論文的內容卻是建構在許多精神異常的例子之上,和投資行為之間的關係不是那麼明顯可見。
但是泰勒和他的同僚們將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的研究成果延伸到了經濟學領域之中,因而開創了行為經濟學領域。(泰勒自己不太喜歡這個標籤。他質疑,「難道還有其他領域的經濟學嗎?」)。
本章將要討論最能造成重大損失的投資行為,而且很可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投資過程中,每種行為都會讓你損失慘重。@
摘 自 《投資金律》 臉譜出版社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