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丘宏達獲頒一等景星勳章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16日專電)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袁健生今天代表馬英九總統,在華府雙橡園頒贈「一等景星勳章」給旅美學人丘宏達,表彰他對國家的貢獻。馬總統特別透過越洋電話,親自向丘教授致賀。

贈勳儀式在雙橡園舉行。馬總統特別從台灣打電話到現場,除向丘宏達致賀外,並向現場觀禮來賓致詞。

馬總統說,今天在雙橡園舉行贈勳儀式格外具有意義,因為30年前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時,丘教授以其豐富的國際法學識,為聯邦參議員杜爾撰寫法律說帖,在台灣關係法中成功納入一條款,使中華民國得以繼續擁有這一座深具歷史意義的莊園。

馬總統並推崇丘教授對中華民國領土及釣魚台列嶼主權方面的精闢分析與研究,至今仍是最具權威,無人能出其右。

馬總統另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國際法著名教授韓金(Louis Henkin)所編著國際法教科書最新版本引述馬總統兩岸「互不否認」的主張,指出丘教授過去強調國際法教科書的影響力,不容忽視,證明學者力量雖有限,然而仍可報效國家。

馬總統表示,他雖未曾直接受業於丘教授,但丘教授的治學精神及愛國情操,令人感佩,為「學人報國」樹立典範,是他永遠的良師。

袁健生在代表馬總統贈勳時,也致詞推崇丘教授在維護雙橡園產權、協助推動外交工作及提升中華民國國際法的研究等各項對國家的卓越貢獻。袁健生同時表示,他早年派駐華府期間,曾受益於丘教授,今日能代表馬總統頒發此勳章,至為光榮。

丘宏達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獲美國長島大學政治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碩士及法學博士。他曾擔任台大副教授、政治大學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研究員、馬里蘭大學法學院教授。現為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終身榮譽教授。

丘宏達也曾任國是會議籌委會委員、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國統會委員及無任所大使。他曾於1998年至2000年擔任國際法學會(Interna-tional Law Association)會長,現在還是該學會的榮譽終身副會長。

今天應邀觀禮的貴賓包括丘教授的夫人謝元元、公子丘維學夫婦、胞兄丘宏義博士夫婦及至親好友。政治大學陳純一教授及考試院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主委張明珠,也遠從台北前來觀禮。(本文附有照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2021年香港攝影師高仲明移民台灣。(宋祥龍/大紀元)
    惡法如影隨形、無所不在,「這就很像一把無形的刀架在你的身上。我覺得這是最恐怖,比直接不讓你說,更恐怖。」早年到中國採訪,他看透了暴政下受荼毒人們的血淚悲歌。他預見中共黑手下的香港將「慢慢脆弱、慢慢腐化」。於是他與妻子選擇移民與香港生活狀態接近的台灣。
  • 想想看古代,確實沒有便利商店,也確實沒有線上購物,不太可能有物流的概念,或是快遞等現代的名詞出現。不過,如果你閱讀過古書,孟子說過:「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孟子何許人也?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距今至少有兩千多年。看看《貨郎圖》,想想這句話,誰說古代沒有物流的概念呢?再看看這些貨郎,他是不是肩負著物流的概念?然後實踐了孟子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的概念呢?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 玫瑰花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很多國家將這個紀念日定為法定假期,以慶祝女性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女性在這個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組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一樣可以有所成就,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 作為一家成立於美國的藝術團,神韻已經成為許多來自中國的傑出藝術家的新家園了,他們曾經因信仰而受到迫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其中兩位藝術家,舞蹈編導古緣和琵琶演奏員梁玉的故事。
  • 出自於對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喜愛,印度一對夫婦在一個老虎保護區旁購買了幾十英畝的土地,讓老虎等野生動物有更多生活與繁衍的空間。這個善舉激勵了其他動物愛好者,成為他們仿效的模範。
  • 他是我的老朋友,但我不知他的來歷,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他說叫他「禹海」,現在也可以叫他「巴尼度」,是一位布農婆婆為他取的名字,意思是一株又圓又直的大樹。
  • 蔡竺欣強調:風水可以對人起作用,但不起絕對作用。它的奧妙之處在於,不好的風水對長期積德行善者不起做用。反之,好的風水對強取敗德者也不起做用。
  • 王碧枝
    經過半世紀的歷練,王碧枝深深體會,人生中不論遇到好事或不好事,都是培養能力與成長的好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