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現五代時期南漢國宮殿遺址
【大紀元7月16日訊】正在發掘的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工地的南漢地層近日又發現了一處大型宮殿遺址,被專家斷定為五代南漢國時期的宮殿遺址。雖然發掘還在繼續,但顯露的建築遺跡已經足以令世人驚歎!
據廣州日報報導,現場保存的施釉方磚之精美以其建築年代來說亦令人嘖嘖稱奇!一個僅存活了55年的王朝,其宮殿在千年沉睡之後被挖掘出來,讓人一窺當時華麗古風。
現場看到,在南面的第一進殿堂就是殿基用巨型的石灰岩石板包砌成的高大墩台。
南越國宮署博物館籌建處考古研究部主任李灶新介紹說,高大墩台的石灰石板每個起碼3米長、1米寬,厚度0.15米左右,每個豎立的石板用凹槽銜接。「這麼長的石板當年是怎樣切割和運輸的,這是一個謎!」
遺址格局:殿基足證宮殿規模宏大
據介紹,現場還發現東西三列、南北四排共11個磉墩(宮殿的柱基),每個磉墩邊長近3米。「由此可確定宮殿的進深為三間。」李灶新推測。
發掘現場的殿基南面是殿前廣場,其東側有一寬6.1米的登殿台階。北面為庭院,地面鋪花紋磚,庭院東南有一台階踏步通向東迴廊。東迴廊寬14米,進深三間,廊內地面和柱礎石保存較為完好,殿基東側南面有門與東廊相通。專家分析,這座宮殿在當年一定是規模宏大,雄偉壯觀。
東迴廊地面是兩種不同的地台磚,上層磚呈長方形,規格為20厘米×30厘米,底下一層呈正方形,每個邊長40厘米。專家分析,上下不同規格的地台磚,說明南漢王朝統治的55年期間迴廊地面也經過了幾次修整。
高超工藝:庭院地磚蝴蝶牡丹生輝
「已發掘的北面庭院鋪地磚的做工精美,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審美情趣。」李灶新說,這些磚每個邊長36厘米,表面的菱形方格內飾四隻飛舞的蝴蝶,邊角飾折枝牡丹。「蝴蝶身美、形美、色美,是美麗吉祥的象徵。牡丹,雍容華貴,是富貴的象徵。這兩種圖案裝飾的運用,體現出當時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榮華富貴的追求。」
在二進的室內地面,還東西排列著4個大小一致的蓮花瓣無底缸大坑,每個大坑底部直徑約0.8米,高度近0.8米。坑的周邊是無底的陶瓷缸,底部鋪磚,缸的頂部外牆為蓮花瓣花紋。經論證,無底陶瓷缸為南海所產。「至於蓮花瓣無底缸的用途,開始我們都以為是種花的大缸,發掘出來卻是底部鋪磚的,留下一個謎團,估計和佛教有關。」專家分析。
建築風格:宏偉華麗顯「大唐遺風」
本次還發掘了5件陶瓷碗、杯,在碗杯的底部,還寫有「掌要局」、「官」的字跡。「當年的衙門『掌要局』很可能就是類似今天掌握機要祕密的部門。」李灶新分析,「而從整個建築結構看,本次發掘的大型宮殿遺址『大唐遺風』風格明顯。」
據史料記載,南漢王朝曾在都城建造大批宏偉華麗的宮殿。專家推斷:「目前發現的這座宮殿,從地理位置、建築規模和氣勢來看,很可能是南漢皇帝朝政的大殿之一。」
南越國宮署遺址既是兩千年前南越國和一千年前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治地,是廣州延續兩千多年不變的城市中心。遺址自下而上層層疊壓有秦代以後12個歷史朝代文化遺存,文化積澱深厚。
無底陶瓷缸和缸的碎片。 (網截圖片)
短命南漢王朝 悉聚南海珍寶
南漢,五代十國之一,曾稱大越國,建都廣州,強盛時擁有今廣東、廣西、海南和湖南南部等地。各種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南漢歷三世五主,至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為宋所滅,共55年,但對宮殿的大規模修繕建設就達三四次之多。「悉聚南海珍寶,以為玉堂珠殿」,說的就是南漢帝的奢侈生活。南漢王宮氣勢恢宏,殿宇裝飾豐富多彩、豪華富麗。在今省財政廳、原兒童公園、中山路一帶,曾興建秀華宮、景福宮等十餘座宮殿。此外,南漢皇帝在城外還建有離宮別館和池苑。
1995年以來,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西側的市長途電話局、原市文化局大院和原兒童公園以及中山四路原致美齋等地,均發現有南漢國時期的大型宮殿、廊廡、走道、水井和八角形塔等建築遺跡。2008年3月發掘現場還出土了黃釉陶脊吻,加上之前出土的雕琢16獅大型柱礎石、南漢王宮城牆等,都可見南漢國宮殿建築的規模極其宏偉、華麗。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