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要聞

每週工作1小時 也不算失業

【大紀元7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畢業季正式展開、馬政府全力搶救失業率。不過,失業率似乎無法反映真實失業狀況!統計顯示,去年9月金融海嘯造成大量失業潮後,雖然失業人口增加十七萬三千人,但投保勞保的企業受僱勞工卻減少近二十七萬人。

專家認為,台灣勞工的就業型態已經起了變化,面對險峻的就業市場,多數勞工轉入非典型就業,金融海嘯後就業型態的遷移,實際狀況遠比單純「失業率」所呈現的數據嚴重許多。

究竟這些不再由公司代為投保的勞工,去了哪裡?分析顯示,同一段期間內,職業工會投保人口以及公部門投保人口都顯著增加。其中職業工會投保人數,在金融海嘯後 就成長超過十六萬人,公部門投保人數也增加四萬多人。

工會投保大增 表示很多人打零工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說,職業工會投保人數大量增加,象徵很多失業勞工難以找到正式聘僱工作。可能只好隨便擺個小攤、開個計程車,「從這兩年創業人數大幅增加可以看出」。

更糟的是,從他接觸基層勞工發現,其中有很多根本就沒有工作,只是想要繼續掛在職業工會投保,享有最基本的社會福利。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分析,職業工會很多投保人都是在小型服務業工作,不但工作沒保障,且工時可能也很低,一週去美容院打幾個小時工,就可以加保。

短期就業 根本不算創造新工作

此外,公部門投保劇增,主要是「短期就業」方案所致。不論是哪一種,都顯示在這段時間內,非典型就業大幅增加。在失業率上升之外,這個問題更值得政府重視,也顯示過去這一段時間內,政府根本沒有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指出,台灣政府使用的調查方式雖然國際通用,但在這個調查當中,一個星期就算只工作一個小時也不算失業,一天就算只賺一百也算有工作。如此背景下所呈現的失業率,其實更需要看到數字底層的就業內容。

他強調要真正看清楚當前失業現象:「不是看失業率,而是要看台灣失業的狀況,弱勢失業的狀況。」

他認為,從勞保投保情況的變動,或是長期失業者人數增加,都可以看到轉到非正式部門人數在大幅增加,低度就業者大幅增加,整個就業結構在改變。這些資料我國政府部門都沒有主動發佈,沒有讓老百姓了解其中的意涵,也讓失業率只成了粉飾太平的數字遊戲,不能反映真正失業情況。

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勞動結構的變更型態確實值得思考,也需要進一步觀察,會進一步注意在制度方面,有哪些地方可以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