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神經元系統的哪些方面對個人的日常生活意義重大?如果我們認為人際往來溝通上的情緒面向,如:人與人彼此之間的直覺理解、自發性關心、個人共鳴,都是個人生活中的重要因素,那麼鏡像神經元對我們日常生活來說絕對是重要的。
人類的生物系統以一系列神經元共鳴去回應他人(的行為)有何意義?這表示,我們有絕佳機會,可直接得知他人的內在情況,特別是其意圖、感受及感覺。他人引起我們的共鳴會使得神經系統起作用,讓我們同時察覺他人的感受,藉此調整自己的內在情況;換句話說,我們透過一種內在模擬4方式,體驗到他人的感覺。
直覺的優缺點
透過鏡像神經元傳遞的訊息是可立即運用的,毋須透過意識進行思考分析、建構或運算。鏡像神經元系統所引起的理解是自發的、不加思考且直覺的,其自動又含有暗示性的運作方式,可迅速進行人際關係的調整及適應程序。直覺評估情況——之前已提過——也不排除會經由思考分析、冷靜的理性方法追根究底。
由於這兩種方法都有其缺點,若能結合兩者,將可得到最佳方向:累積至今的經驗會形成一種模式,我們通常直覺地根據這種標準來判斷情勢,因此,當「通常」用來表徵他人的信號及指示與實際情況不一致時,我們的直覺系統往往會錯亂、或者被騙。跟購買二手車的時候一樣,就連調情之際也可能發生這種錯覺經驗:不是所有發出帶有希望或值得信任的訊號,都可滿足直覺所喚起的期待。
至於前述例子中可從旁輔助我們的理性方法,如果我們單獨運用它,並不會因此而不受欺騙。有理性的人所運用的標準,以及大部份都符合數學或物理邏輯的標準,通常都會將主觀的直覺因素排除在外,其結果有可能是,其主觀看法完全正確,但鑑於人際關係情況結果卻反而是種錯誤。
舉例來說,在晚宴或派對上,如果博學多聞的人每每糾正他人的言論,然後提供他人正確資訊,很有可能成為當晚最不受歡迎的人物,可是這種人卻對於自己為什麼會造成反效果經常感到不解。雖然其所談之事物都是「正確的」,卻缺少可察覺自己態度不合宜的感覺。察覺他人發出的直覺訊號,可避免自己做出不合宜的態度,且從這些訊號中,察覺到在這個晚上不是要糾正他人的錯誤,藉以展現個人的知識涵養。
在職場與家庭上的鏡像現象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取得社會認同與個人認同之間的平衡(參見第五、七章)外,另一種平衡行為也有著重要的角色。與平衡相關的問題是,在社群或雙人關係之中,人們是否能夠依他人的情緒及意圖進行*彼此*調整,而這種平衡是否會受到權力落差的影響。
實際上,這種不平衡的情況相當尋常,也是最常見的衝突肇因。舉例而言,員工努力去理解上司的看法、方案,以及情緒,然後對此做出正面的共鳴,這種作法無疑是正確的,但不應該只限於單向,因為領導無能的主要原因,往往是上司缺少感受的能力,至於團隊飽受無效率之苦的最大問題,通常在於上司和員工雙方都缺少同理心。
不平衡的情形也有可能出現在家庭中,有時當事人沒有察覺這種失衡狀況,於是逐漸形成一種殭化的基模:家庭成員有特權要求其他成員的同理心,有的則必須扮演能夠去感受的角色。家庭成員中的小孩因此經常要扮演「理解者」的專業角色(反之,也有小孩知道如何讓整個家庭大吵大鬧的方法)。
此外,這種權力失衡也經常讓無數的伴侶關係受到影響(參見第六章)。雙方會彼此關注、相互理解、照顧,還是猜疑呢?或者另一人的同理需求已排擠掉其他人的?@
摘 自 《你的心情不好我知道 》 商周出版社 提供
更多:如何進行「情緒管理」 做個EQ達人?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