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3日電)經歷南亞海嘯後的流離失所,背負著家人的期待,第一批來台印尼留學生今年畢業了,不讓人生大衝擊的陰霾掩蓋,展現學習生命力,充實知能,將於6月底學成歸國貢獻所學。
一轉眼4年過去了,回想當年,海嘯造成多少家庭破碎,未來會如何無法想像,能活下去已算不錯,更別談其他,流離失所之際,世界各地一雙雙溫暖的手伸進印尼,拉起珍貴的生命,帶引新希望。
在一群群被關懷的珍貴生命中,有一批學子來到台灣,那就是海嘯後第一批來台的印尼留學生,從上廁所要人陪、從中文生疏到侃侃而談、從陌生到團隊合作,師長們看到他(她)們的改變與成長,並談到這群學生來台緣起與學習過程。
擔任印尼學生在台監護人之一的環球技術學院環境資源管理系助理教授張子見指出,華裔子弟的印尼學生來台,主要由印尼華人佛教團體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資助,其中多數是海嘯受災最嚴重的印尼亞齊省,部分是基金會創辦菩提學校的清寒學生。
談到促成印尼學生來台,張子見談起一段邂逅說,2004年10月間,菩提心曼荼羅基金會創辦人釋學源來台參加「國際河流會議」,他在會中專題報告,兩人因此結識,並談及印尼蘇門答臘熱帶雨林保育話題。
他說,同年12月24日發生南亞海嘯,各國慷慨援助,台灣也不落人後,但後來因種族、政治等因素發生援助阻礙,正當尋求替代援助方案時,台灣梵音公益協會理事長黃幸娟提出協助災區學生來台留學構想。
2005年5月,環球技術學院以國際交流名義,邀請20名印尼菩提學校學生來台參訪,此舉引起台灣紅十字會關注並承諾提供助學金,張子見回憶,經與釋學源協商,甄選15名學生到環球學院就讀環境資源管理、生物技術系、觀光與餐飲旅館系。
另一位促成印尼生來台的關鍵人物,是剛從印尼亞齊省災區返台的前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長林正修,獲悉協助災區學生來台留學計畫,也積極奔走,另招募16名受災學生到景文科技大學就讀。
前景看好,但好事多磨,對印尼留學生而言,考驗才剛開始,最初因環球學院入學門檻高,有4名學生不符資格,朝陽科技大學表達願意接受,31名印尼留學生才能順利來台,來台之後,語言與生活適應問題立即湧上。
就讀環球生技系的吳小媚說,第一次離家這麼遠,會想家,剛來台的一個月,幾乎天天躲在被窩裡偷哭,還有,雖是華裔,但在印尼幾乎不用華語,經過密集訓練與中文輔導班,很快學會華語,但讀與寫仍是問題。
就讀環管系、成為環球學院首位考上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系研究所碩士班的吳恆基說,印尼生英文能力普遍不錯,有些老師就允許用英文寫報告或考試作答,而印尼生最多的生技系,因為有一群英文極佳的留學生,硬是把教科書換成原文書,曾經傳為話題。
環球學院校長許舒翔說,印尼留學生面臨適應大挑戰,但也因此激發積極、主動、投入學習的行動,甚至比台灣學生還用心,參加校內外活動不落人後,雖然剛開始因環境生疏,但適應後也能充分融入台灣生活。
許舒翔表示,環球學院積極參與並推動國際合作案,印尼留學生即其中一例,以印尼學子在台灣學習環境資源管理與保護、生物技術等,歸國後將能貢獻在環境保護、農業生技等發展,未來遠景一片看好。
被暱稱為印尼留學生台灣媽媽的梵音公益協會理事長黃幸娟說,生活習慣不同,台灣一年四季變化,對印尼生都是全新考驗與適應,雖然期間也曾發生所謂叛逆情事,但事件過後,反而是另一種成長的開端。
黃幸娟表示,與這些留學生原先就認識,在印尼時看到他(她)們受到家長的呵護有加,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要讀大學相當困難,如今來台留學,她看到青年學子們學到獨立自主,在就學各自領域認真學習,「長大了」寫在他(她)們的臉上,感恩台灣社會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