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江今葉台北27日電)3月有陸客在野柳地質保護公園裡刻下「常州趙根大」五個大字,讓趙根大成為全台灣最有名的大陸觀光客,兩岸文明素養落差瞬間浮現,甚至在對民主的認知上,也開始交流激盪。
行政院研考會4月的民調,有24.9%民眾對陸客印象不錯,但印象不佳的卻有33.3%。大陸觀光客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不守秩序,還有陸客大剌剌地說出「我們來這裡是給你們生活的」,讓台灣民眾對這些到訪的「花錢大爺」有些不敢恭維。
已經開放大陸旅客自由行多年的香港,感受最深。一位任職香港紅勘附近的旅館櫃台人員Eriko形容的傳神:香港人本來搭地鐵都會排隊,自從開放陸客到香港自由行之後,為了要跟不排隊的陸客擠車,現在地鐵站裡常見乘客爭先恐後,深怕晚了一秒,就得等下一班車了。
曾任觀光協會會長的亞都麗緻飯店總裁嚴長壽在著作「我所看見的未來」中說,不論就古文物的豐富性、歷史深度、名山大川、現代建築,大陸很多方面都比台灣佔優勢,然而「文化絕對是台灣在國際觀光上的加值關鍵」。事實上,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確是他們第一手觀察台灣文化教育在生活扎根的好機會。
華語導遊張式軍會當著陸客的面,把菸蒂收進喉糖的盒子裡,把痰先吐在面紙上再丟進垃圾桶,以實際的行動讓陸客觀察。他也會提醒陸客多看看台灣民眾的日常舉止,包括搭電扶梯依序排隊,把濕答答的雨傘放進傘套裡…親自感受台灣民眾如何在小動作中建立有秩序的生活環境。
台灣多元的言論自由,是另一個讓陸客嘆為觀止的社會現象。台灣民眾或許難以想像,陸客來台最有興趣的是政論節目。許多華語導遊都有相同的觀察:陸客進入下榻旅館房間後,第一個動作常是轉開電視政論節目,由於語言相通,加上兩岸關係的敏感與特殊,天南地北,什麼政治議題都能討論的政論節目,對陸客有難以言喻的吸引力。
來自四川的陸客張勇說,到台灣的第一個晚上,就迫不及待的開電視,想看看所謂的政論節目到底怎麼回事。問他感覺如何,張勇說,「好過癮。」
張勇透露,在大陸時就曾經透過網路下載過一兩集台灣政論節目,也知道話題都很犀利,可以從前任總統一路罵到現任總統,什麼都能談,但「畢竟是隔了片大陸與大洋,沒有真的在電視上看現場來得過癮」。那天晚上同團的幾個朋友還特別湊到同個房間裡一起看,大夥兒都覺得台灣真是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還能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過,他也忍不住要問,「你們自己怎麼不會被這些節目搞昏頭啊」?
陸委會曾經公布一項很有趣的調查。這份針對95到96年接受中華發展基金委託或協助來台交流的大陸文教人士所做的調查,有39%的大陸文教人士會利用在台停留時間,觀看電視政論節目。其中81%認為,這是民主政治的表現,有助於民意表達。
此外,對台灣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人文社會」佔最大宗,被提及的次數多達1123次,遠遠高於排名第2、被提及364次的「經濟」。
陸委會發言人劉德勳就說,陸委會類似的相關民調都顯示,台灣社會的多元包容、民眾熱情、公益組織等人文特質,一直是大陸人士印象最深刻的地方,這也是台灣未來與大陸交流、往來裡最大的資產,值得好好利用。
官方的答案,與第一線觀光產業工作人員的感受不謀而合。
不少陸客對台灣環境的乾淨,與警察人數之少感到驚訝,和導遊聊天時不經意的說出,「原來你們不是常常打架,比起咱們內地要熱情好客的多。我們的人為了賺錢,現在都冷冰冰的」。
也有大陸踩線團的隨團記者,一到台灣就要求華語導遊一定要帶他到誠品書店去。結果人到了誠品,也不管繁體字是不是看起來吃力,一抓就是好幾本,仔細一看,主題不是蔣中正就是達賴喇嘛。陸客說,在大陸根本買不到這些書,明知道大陸海關難過,但無論如何,總還是會有幾本「漏網之魚」,夠他讀上好一陣子了。
雖然陸客來台只是匆匆幾天,人權法律協會亞洲執行長朱婉琪認為,陸客親身呼吸台灣民主自由的空氣,透過實地觀察了解台灣社會,雖然沒有立即的效果,但不能小看這股力量。兩岸觀光產值或許可用新台幣、人民幣計算,但文化素養與民主涵養的交流也在陸客的來去間潛行,沒有人能計算出它的影響力,但無人敢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