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第一通史:史記(37)

史記卷七 項羽本紀 第七
司馬遷;圖:正見網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四)

漢之元年四月,諸侯罷戲下,各就國。(1)項王出之國,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2)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3)趣義帝行,其髃臣稍稍背叛之,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4)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爲侯,已又殺之。臧荼之國,因逐韓廣之遼東,廣弗聽,荼擊殺廣無終,幷王其地。

  注(1)索隱戲音羲,水名也。言“下”者,如許下﹑洛下然也。按:上文雲項羽入至戲西鴻門,沛公還軍霸上,是羽初停軍于戲水之下。後雖引兵西屠鹹陽,燒秦宮室,則亦還戲下。今言“諸侯罷戲下”,是各受封邑號令訖,自戲下各就國。何須假借文字,以爲旌麾之下乎?顔師古﹑劉伯莊之說皆非。

  注(2)集解文穎曰:“居水之上流也。遊,或作‘流’。”

  注(3)集解如淳曰:“郴音綝。”

  注(4)集解文穎曰:“郴縣有義帝頉,歲時常祠不絕。”

  田榮聞項羽徙齊王市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爲齊王,乃大怒,不肯遣齊王之膠東,因以齊反,迎擊田都。田都走楚。齊王市畏項王,乃亡之膠東就國。田榮怒,追擊殺之即墨。榮因自立爲齊王,而西殺擊濟北王田安,幷王三齊。(1)榮與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陳餘陰使張同﹑夏說說齊王田榮曰:“項羽爲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髃臣諸將善地,逐其故主趙王,乃北居代,餘以爲不可。聞大王起兵,且不聽不義,願大王資余兵,請以擊常山,以複趙王,請以國爲扞蔽。”齊王許之,因遣兵之趙。陳餘悉發三縣兵,與齊幷力擊常山,大破之。張耳走歸漢。陳余迎故趙王歇於代,反之趙。趙王因立陳余爲代王。

  注(1)集解漢書音義曰:“齊與濟北﹑膠東。”正義三齊記雲:“右即墨,中臨淄,左平陸,謂之三齊。”

  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幷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爲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1)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王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止,不敢東。”又以齊﹑梁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幷滅楚。”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徵兵九江王布。布稱疾不往,使將將數千人行。項王由此怨布也。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注(1)集解蘇林曰:“官號也。或曰蕭令也。時令皆稱公。”

  春,漢王部(1)五諸侯兵,(2)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3)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4)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5)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6)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7)楚又追擊至靈壁東(8)睢水上。(9)漢軍卻,爲楚所擠,(10)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爲之不流。(11)圍漢王三澘。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12)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13)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審食其(14)從太公、呂後閑行,(15)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注(1)集解徐廣曰:“一作‘劫’。”索隱按:漢書見作“劫”字。

  注(2)集解徐廣曰:“塞、翟、魏、殷、河南。”駰案:應劭曰“雍、翟、塞、殷、韓也”。韋昭曰“塞、翟、殷、韓、魏,雍時已敗也”。索隱按:徐廣、韋昭皆數翟、塞及殷、韓等;顔師古不數三秦,謂常山、河南、韓、魏、殷;顧胤意略同,乃以陳餘兵爲五:未知孰是。鄙意按:韓王鄭昌拒漢,漢使韓信擊破之,則是韓兵不下而已破散也。韓不在此數。五諸侯者,塞、翟、河南、魏、殷也。正義師古雲:“諸家之說皆非。張良遺羽書曰‘漢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複東’,謂出關之東也。今羽聞漢東之時,漢固已得三秦矣。五諸侯者,謂常山、河南、韓、魏、殷也。此年十月,常山王張耳降,河南王申陽降,韓王鄭昌降,魏王豹降,虜殷王卬,皆漢東之後,故知謂此爲五諸侯。時雖未得常山之地,功臣年表雲‘張耳棄國,與大臣歸漢’,則當亦有士卒爾。時雍王猶在廢丘被圍,即非五諸侯之數也。尋此紀文,昭然可曉。前賢注釋,幷失指趣。”高紀及漢書皆言“劫五諸侯兵”。凡兵初降,士卒未有自指麾,故須劫略而行。又雲“發關中兵,收三河士”。發謂差點撥發也,收謂劫略收斂也。韋昭雲河南、河東、河內。申陽都雒陽,韓王成都陽翟,皆河南也。,魏豹都平陽,河東也。司馬卬都朝歌,張耳都襄國,河內也。此三河士則五諸侯兵也。更著雍、塞、翟,則成八諸侯矣。重明顔公之說是。故韓信傳雲“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是。

  注(3)正義括地志雲:“*(徐州)*魯,兗州曲阜縣也。地理志雲胡陵在山陽縣屬也。”

  注(4)正義括地志雲“徐州蕭縣,古蕭叔之國,春秋時爲宋附庸。帝王世紀雲周封子姓之別爲附庸也。”

  注(5)集解張晏曰:“一日之中也。或曰旦擊之,至日中大破。”

  注(6)集解瓚曰:“二水皆在沛郡彭城。”

  注(7)正義走音奏。

  注(8)集解徐廣曰:“在彭城。”索隱孟康曰:“故小縣,在彭城南。”

  注(9)集解徐廣曰:“睢水于彭城入泗水。”正義睢音雖。括地志雲:“靈壁故城在徐州符離縣西北九十裏。睢水首受浚儀縣莨蕩水,東經取慮,入泗,過郡四,行千二百六十裏。”

  注(10)集解服虔曰:“擠音‘濟民’之‘濟’。”瓚曰:“排擠也。”

  注(11)正義爲,於僞反。

  注(12)集解徐廣曰:“窈亦作‘窅’字。”

  注(13)集解服虔曰:“元,長也。食邑於魯。”韋昭曰:“元,謚也。”

  注(14)集解瓚曰:“其音基。”索隱食音異。按:酈、審、趙三人同名,其音合幷同,以六國時韂有司馬食其,幷慕其名。

  注(15)集解如淳曰:“閑出,閑步,微行,皆同義也。”

  是時呂後兄周呂侯(1)爲漢將兵居下邑,(2)漢王閑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

  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3)複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閑,漢敗楚,(4)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注(1)集解徐廣曰:“名澤。”正義蘇林雲:“以姓名侯也。”晉灼雲:“外戚表周呂令武侯澤也。呂,縣名。封於呂,以爲國。”顔師古雲:“周呂,封名。令武,其謚也。蘇雲‘以姓名侯’,非也。”

  注(2)集解徐廣曰:“在梁。”正義括地志雲:“宋州碭山縣本下邑縣也,在宋州東一百五十裏。”按:今下邑在宋州東一百一十裏。

  注(3)集解服虔曰:“傅音附。”孟康曰:“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儲,故二十三年而後役之。”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各從其父疇內學之。

  高不滿六尺二寸以下爲罷癃。漢儀注‘民年二十三爲正,一歲爲韂士,一歲爲材官騎士,習射禦騎馳戰陣’。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爲庶民,就田裏’。

  今老弱未嘗傅者皆發之。未二十三爲弱,過五十六爲老。食貨志曰‘月爲更卒,已複爲正,一歲屯戍,一歲力役,三十倍于古者’。”索隱按:姚氏雲“古者更卒不過一月,踐更五月而休”。又顔雲“五當爲‘三’,言一歲之中三月居更,三日戍邊,總九十三日。古者役人歲不過三日,此所謂‘一歲力役三十倍于古’也”。斯說得之。

  注(4)集解應劭曰:“京,縣名,屬河南,有索亭。”晉灼曰:“索音柵。”正義括地志雲:“京縣城在鄭州滎陽縣東南二十裏。鄭之京邑也。晉太康地志雲鄭太叔段所居邑。滎陽縣即大索城。杜預雲成皋東有大索城,又有小索故城,在滎陽縣北四裏。京相璠地名雲京縣有大索亭、小索亭,大小氏兄弟居之,故有小大之號。”按:楚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閑,即此三城耳。

  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滎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爲齊王。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複與楚而背漢。漢軍滎陽,築甬道屬之河,以取敖倉粟。(1)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爲漢。

  注(1)集解瓚曰:“敖,地名,在滎陽西北山,臨河有大倉。”正義括地志雲“敖倉在鄭州滎陽縣西十五裏,縣門之東北臨汴水,南帶三皇山,秦時置倉于敖山,名敖倉雲。”

  項王欲聽之。曆陽侯範增曰:(1)“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範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閑項王。項王使者來,爲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爲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2)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

  範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爲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

  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3)

  注(1)正義括地志雲:“和州曆陽縣,本漢舊縣也。淮南子雲‘曆陽之都,一夕而爲湖’。漢帝時,曆陽淪爲曆湖。”

  注(2)正義上如字,下音寺。

  注(3)集解皇覽曰“亞父頉在廬江居巢縣郭東。居巢廷中有亞父井,吏民皆祭亞父于居巢廷上。長吏初視事,皆祭然後從政。後更造祠郭東,至今祠之。”

  正義疽,七餘反。崔浩雲:“疽,附骨癰也。”括地志雲:“髑髏山在廬州巢縣東北五裏。昔范增居北山之陽,後佐項羽。”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爲王誑楚爲王,王可以閑出。”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1)傅左纛,(2)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3)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注(1)正義李斐雲:“天子車以黃繒爲蓋裹,”注(2)集解李斐曰:“纛,毛羽幢也。在乘輿車衡左方上注之。”蔡邕曰“以犛牛尾爲之,如鬥,或在騑頭,或在衡上也。”

  注(3)正義括地志雲:“成皋故縣在洛州泛水縣西南二裏。”

  漢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樅公、(1)魏豹守滎陽。周苛、樅公謀曰:“反國之王,難與守城。”乃共殺魏豹。楚下滎陽城,生得周苛。項王謂周苛曰:“爲我將,我以公爲上將軍,封三萬戶。”周苛駡曰:“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項王怒,烹周苛,井殺樅公。

  注(1)集解樅音七容反。

  漢王之出滎陽,南走宛、葉,得九江王布,行收兵,複入保成皋。漢之四年,項王進兵圍成皋。漢王逃,(1)獨與滕公出成皋北門,(2)渡河走修武,從張耳、韓信軍。諸將稍稍得出成皋,從漢王。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

  注(1)集解晉灼曰:“獨出意。”索隱音徒雕反。漢書作“跳”字。

  注(2)集解徐廣曰:“北門名玉門。”

  是時,彭越渡河擊楚東阿,殺楚將軍薛公。項王乃自東擊彭越。漢王得淮陰侯兵,欲渡河南。鄭忠說漢王,乃止壁河內。使劉賈將兵佐彭越,燒楚積聚。(1)項王東擊破之,走彭越。漢王則引兵渡河,複取成皋,軍廣武,就敖倉食。項王已定東海來,西,與漢俱臨廣武而軍,(2)相守數月。

  注(1)正義上積賜反。

  注(2)集解孟康曰:“於滎陽築兩城相對爲廣武,在敖倉西三皇山上。”正義括地志雲:“東廣武,西廣武在鄭州滎陽縣西二十裏。戴延之西征記雲三皇山上有二城,東曰東廣武,西曰西廣武,各在一山頭,相去百步。汴水從廣澗中東南流,今涸無水。城各有三面,在敖倉西。郭緣生述征記雲一澗橫絕上過,名曰廣武。相對皆立城爎,遂號東西廣武。”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爲高俎,置太公其上,(1)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爲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注(1)集解如淳曰:“高俎,幾之上。”李奇曰“軍中巢櫓方面,人謂之俎也。”

  索隱俎亦機之類,故夏侯湛新論爲“機”,機猶俎也。比太公于牲肉,故置之俎上。姚察按:左氏“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杜預謂“車上櫓也”,故李氏雲“軍中巢櫓”,又引時人亦謂此爲俎也。正義括地志雲:“東廣武城有高壇,即項羽坐太公俎上者,今名項羽堆,亦呼爲太公亭。”顔師古雲:“俎者,所以薦肉,示欲烹之,故置俎上。”

  注(1)集解李奇曰“挑身獨戰,不復須觽也。挑音荼了反。”瓚曰“挑戰,擿嬈敵求戰,古謂之致師。”

  注(2)集解應劭曰:“樓煩胡也,今樓煩縣。”

  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1)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爲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是時,彭越複反,下樑地,絕楚糧。項王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曰:“謹守成皋,則漢欲挑戰,慎勿與戰,毋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誅彭越,定梁地,複從將軍。”乃東,行擊陳留、(2)外黃。

  注(1)集解韋昭曰:“音子閭反。”

  注(2)正義括地志雲:“陳留,汴州縣也。在州東五十裏,本漢陳留郡及陳留縣之地。”孟康雲:“留,鄭邑也。後爲陳所幷,故曰陳留。”臣瓚又按:宋有留,彭城留是也。此留屬陳,故曰陳留。

  外黃不下。數日,已降,項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詣城東,欲坑之。外黃令舍人兒年十三,(1)往說項王曰:“彭越強劫(2)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豈有歸心?從此以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項王然其言,乃赦外黃當坑者。東至睢陽,(3)聞之皆爭下項王。

  注(1)集解蘇林曰:“令之舍人兒也。”瓚曰:“稱兒者,以其幼弱,故系其父,春秋傳曰‘仍叔之子’是也。”

  注(2)正義強,其兩反。

  注(3)正義括地志雲:“宋州外城本漢睢陽縣也。地理志雲睢陽縣,故宋國也。”

  漢果數挑楚軍戰,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渡兵汜水。(1)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貨賂。大司馬咎、長史翳、塞王欣皆自剄汜水上。(2)大司馬咎者,故蘄獄掾,長史欣亦故櫟陽獄吏,兩人嘗有德于項梁,是以項王信任之。當是時,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

  漢軍方圍鍾離眛(3)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

  注(1)集解張晏曰:“汜水在濟陰界。”如淳曰:“汜音祀。左傳曰‘鄙在鄭地汜’。”瓚曰:“高祖攻曹咎成皋,渡汜水而戰,今成皋城東汜水是也。”索隱按:今此水見名汜水,音似。張晏雲在濟陰,亦未全失。按:古濟水當此截河而南,又東流,溢爲滎澤。然水南曰陰,此亦在濟之陰,非彼濟陰郡耳。臣瓚之說是。正義括地志雲:“汜水源出洛州汜水縣東南三十二裏方山。山海經雲‘浮戲之山,汜水出焉’。”

  注(2)集解鄭氏曰:“剄音經鼎反。以刀割頸爲剄。’”注(3)集解漢書義曰:“眛音末。”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孝公元年,①河山以東强國六,與齊威﹑楚宣﹑魏惠﹑燕悼﹑韓哀﹑趙成侯幷。淮泗之閑②小國十餘。楚﹑魏與秦接界。③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漢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幷。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
  • 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①莊襄王爲秦質子于趙,②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③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及生,名爲政,姓趙氏。④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爲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幷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周,置三川郡。呂不韋爲相,封十萬戶,號曰文信侯。招致賓客游士,欲以幷天下。李斯爲舍人。⑤蒙驁、王齮、⑥麃公等爲將軍。⑦王年少,初即位,委國事大臣。
  • 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說秦王,請先取韓以恐他國,于是使斯下韓。韓王患之。與韓非謀弱秦。大梁人尉繚來,說秦王曰:“以秦之强,諸侯譬如郡縣之君,臣但恐諸侯合從,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願大王毋愛財物,賂其豪臣,以亂其謀,不過亡三十萬金,則諸侯可盡。”秦王從其計,見尉繚亢禮,衣服食飲與繚同。繚曰:“秦王爲人,蜂准,①長目,摯鳥膺,②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③得志亦輕食人。④我布衣,然見我常身自下我。誠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爲虜矣。不可與久游。”乃亡去。秦王覺,固止,以爲秦國尉,⑤卒用其計策。而李斯用事。
  • 分天下以爲三十六郡,①郡置守﹑尉﹑監。②更名民曰“黔首”。③大酺。收天下兵,④聚之咸陽,銷以爲鍾鐻,⑤金人十二,重各千石,⑥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地東至海暨朝鮮,⑦西至臨洮﹑羌中,⑧南至北向戶,⑨北據河爲塞,幷陰山至遼東。⑩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諸廟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⑾南臨渭,自雍門⑿以東至涇﹑渭,殿屋複道周閣相屬。⒀所得諸侯美人鐘鼓,以充入之。⒁
  • 既已,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①僊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②
  •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①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禦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 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①趙高爲郎中令,②任用事。二世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髃臣議尊始皇廟。髃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③今始皇爲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咸備,毋以加。先王廟或在西雍,④或在咸陽。天子儀當獨奉酌祠始皇廟。自襄公已下軼毀。所置凡七廟。髃臣以禮進祠,以尊始皇廟爲帝者祖廟。皇帝複自稱‘朕’。”
  • 六國陵替,二周淪亡。幷一天下,號爲始皇。阿房雲構,金狄成行。南游勒石,東瞰浮梁。滈池見遺,沙丘告喪。二世矯制,趙高是與。詐因指鹿,灾生噬虎。子嬰見推,恩報君父。下乏中佐,上乃庸主。欲振頽綱,云誰克補。
  • 酒擺越久越香醇
    人活越老越珍貴
    書讀越深越精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