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25日電)婦女身心醫學專家表示,面對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傾聽、陪伴十分重要,而且不要諱疾忌醫,一定要鼓勵產婦尋求專業的協助,避免憾事發生。
台北縣板橋市一名33歲簡姓婦人疑似受到產後憂鬱症之苦,今天持水果刀猛刺4個月大的兒子胸口,嬰兒慘死,婦人行兇後自殺未遂,送醫急救。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婦女身心醫學主治醫師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是荷爾蒙劇烈改變造成,與一般憂鬱症不同。一般的憂鬱症主要是情緒低落表現,但產後憂鬱症卻是易怒、情緒起伏劇烈、容易與家人口角,甚至與與嬰兒沒有親密感。
蕭美君的臨床經驗有一名高知識分子,產後一直無法對孩子產生感情,甚至有罪惡感,經過治療後才對寶寶有了感覺。
蕭美君指出,殺嬰或傷害嬰兒的案例在產後憂鬱症中並不少見,她有不少病例坦承有這些念頭,但忍著不做,十分痛苦,因此,家人的陪伴與傾聽十分重要。
統計指出,懷孕中後期有憂鬱症的婦女,產後憂鬱症的比例高達8、9成,過去有憂鬱症的人也容易罹患產後憂鬱症,完全沒有憂鬱症病史的人,也有10%會有產後憂鬱症。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症通常好發於產後第2、3周,9到13個月可以治癒,但建議繼續服藥一段時間。
除了荷爾蒙作祟,蕭美君表示,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孕期壓力、支持系統不佳也會促發憂鬱症。而產後憂鬱症中,每千人中有一到兩例會合併幻覺與妄想,變成躁鬱症。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女性憂鬱症比例原本就高於男性,特別是好發於產後和更年期,產前有憂鬱症病史的婦女更是產後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尤其產婦面臨身心巨大的壓力,加上角色調適需要時間,而且還要面對公婆,以及所生嬰兒是否符合家人期待等,特別是當今整體環境不景氣,產婦的壓力更是不可言喻。
蕭美君和張家銘都認為,發現產婦對許多事情提不起勁,吃不好、睡不著,就要提高警覺,傾聽和陪伴是幫助產婦度過產後憂鬱症的不二法門,而不諱疾忌醫才能實質幫助病患走過憂鬱。
就醫用藥方面,對於曾有憂鬱症病史的婦女,蕭美君建議在懷孕前3個月就應該和精神科醫師諮商。同時每次產檢應回精神科追蹤。若懷孕後期出現憂鬱症狀,就應嚴肅考慮用藥治療,她認為服藥絕對是利大於弊。
對於一般人擔心藥物對胎兒的影響,蕭美君表示,現有新藥對胎兒的影響有限,但產後憂鬱導致壓力荷爾蒙,卻會透過胎盤傳給胎兒,導致早產、發育不良、孩子未來人格焦躁等風險。
在西方,懷孕後期用藥治療很普遍,但台灣病患比較諱疾忌醫,甚至從此不看醫師。即使懷孕期間不用藥,蕭美君主張至少要定期追蹤,並在產後第一天就開始用藥,並不會妨礙餵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