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持健美?最近,有關專家又提出新說——多吃加多動。理由是:
發胖的原因:
不在於怎麼吃,而在於怎麼動
所有發福和需要保持標準體重的人們,無不認為多吃是發胖的禍根,於是便挖空心思,在怎樣節食上做文章。而專家們的調查並不支持這種看法。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專家發現, 在年齡為32 ~ 45 歲的婦女當中,那些熱衷於體育活動,「動」得較多的身材苗條的婦女,並不一味節食,她們平均每天攝入熱量 2,417 大卡。相反,一些坐辦公室很少活動的婦女,雖然每天攝入熱量只有1,490 大卡,卻大多出奇地發胖。這很能說明一個問題:發胖的原因,不在於怎麼吃,而在於怎麼動。
關於多吃和肥胖的關係,科學家們甚至追溯到美國人1910 年時的飲食情況:儘管當時的人們比現在的人要吃得多,但他們大多比現代人瘦得多。這是因為那時他們要從事繁重的體力活動,步行比現代人多,而且極少使用機器,也沒有電視看。對控制體重,這可能比控制食物中的高熱量攝入更重要。
人不可能總在飢餓狀態下生活
節食減肥雖然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那是釜底抽薪的辦法,讓節食者的機體總是在飢餓的狀態下艱難度日,因節食而不得減慢基礎代謝。結果,在「忍無可忍」時就可能出現兩種狀況:厭食或貪食。
阿根廷少女以追求模特身材為時尚,常常拚命減肥,不計後果,或者對食物產生厭惡、反感,甚至得了厭食症,以至維持不了基礎代謝的需要;或者在長期飢腸轆轆的生活無法忍耐時,便更加貪食,以作對一段節食的補償。為此,阿根廷貪食、厭食協會的專家帕勃洛楊‧普爾說:
「就自我形象而言,我們的『苗條文化』是一種災難!」
多吃加多動是兩全其美的健身要訣
多吃指適度的吃,以不忍飢挨餓為原則
「多吃」的東西有兩個去路:一是滿足基礎代謝的消耗;二是滿足工作、學習和運動的需要。生命何以在於運動?運動不僅強健了肌膚、強健了臟器、增強了基礎代謝的活力,而且消耗了蓄積在體內的多餘的有害人體的脂肪。而基礎代謝的加強和能量消耗的加速,都在某種程度上給機體營造了一種「飢餓」狀態,這正是長壽的另一個公認的因素。
60 年前,美國生理學家已經在實驗中證實低熱量和適度的節食,可以使正常活動的老鼠比飽食老鼠的壽命普遍延長三分之一。
然而,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一組人體試驗的科學數據證明這是千真萬確的「長壽經」。因為,人很難接受年復一年的這種忍飢挨餓的試驗。後來在1987 年,科學家又開始對猴類用少食的方法進行延長生命的科學試驗。因為試驗的時間是30 ~ 40 年,因而迄今結果未定。但從10年試驗的各項生命指證看,提示他們比敞開肚皮吃的其他同類確實好得多。
人畢竟不同於其他動物,你無法強迫他們長期在半飢餓狀態下生活。針對這種情況,運動學家指出,在滿足食慾的情況下,每天進行30 分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打球等運動,加上日常工作的活動,足以通過「多動」的方式促進熱量的消耗,造成一種實際上的生理「飢餓」。重要的是運動增強了器官活力,保持了健美的體型,是一舉數得的事。@*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