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洲:該哭不哭也有罪
【大紀元6月18日訊】讀到六月十六日的一條新聞,說一個叫做「北京網絡新聞資訊評議會」的,對某些網站娛樂化報導羅京病逝提出了批評警告。
本人孤陋寡聞,對這個撈什子「北京網絡新聞資訊評議會」是幹什麼的,還不太清楚,從網上查了查這個評議會的功能,發現它「可以對網站的違約行為進行評議,褒優罰劣,對評議認定的損害網民和網絡媒體公信力的行為給予口頭書面批評、同業譴責甚至高數額的經濟處罰,嚴重者將會提請政府管理部門依法查處,取消其互聯網登載新聞資訊的資格。」好傢伙,一個類似協會的社會團體,居然擁有只有國家政府部門才有的行政處罰權力,這樣做法,是否有違法律,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問題是,什麼叫做「娛樂化羅京病逝」?請問,是不是死了一個副科級播音員,全國人民都得陪著哭?如報導中引用網友所質問的,難道喪事也可以被娛樂嗎?其實,對待生老病死這個自然規律,中國人是最大度、最哲理的了,老祖宗早就將喪事娛樂化了。莊子喪妻,鼓盆而歌,不就是娛樂化嗎?毛澤東生前曾多次說過,中國人最懂得辯證法了,人死了還要放鞭炮、唱大戲、喝酒慶賀,叫做紅白喜事,人人生而不死,地球早裝不下了(大意)。如果按照這「評議會」所講得標準,毛澤東就是新中國主張喪事娛樂化的第一人了。再有,有關部門報導羅京辭世的時間先是6月5日的6‧40分,後來又覺得與某個時間段暗相吻合,為了避諱什麼,又改為7‧05逝世,讓一個著名播音員的人生最後一程到底定擺在什麼時間,都成了一個謎。這樣類似黑色幽默的搞笑,算不算「娛樂化羅京逝世」?
再有,對一個高官所送羅京「政治堅定、德藝雙馨」的唁電。本人也不敢苟同,覺得贊譽太過了。「政治堅定」,可以認可,羅京同志是幾十年如一日一字不差地跟黨走的。如果早生幾十年,也會像先輩夏青那樣,今天慷慨激昂地跟著黨批劉(少奇)是最大的走資派、明天又義憤填膺地批鄧(小平)走資派還在走,黨叫批誰就批誰,這就是立場堅定。但是,「德藝雙馨」這樣的贊詞,就值得商榷了。我覺得只有大師級的藝術家如舊時「四大名旦」這些人,才配得上「德藝雙馨」的稱呼,因為他們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有自己家傳的東西。而羅京同志,只是一個優秀的播音員,也是黨所要求的「喉舌」。喉舌是只管按照大腦命令來發聲的器官,沒有思維,不可能創新,與「藝」好像不沾邊,因為藝術本身是需要當眾表演的,而十幾億人可以作證,羅京二十多年來的嚴肅面孔是一成不變的,不要說表演了,就連喜怒哀樂的表情也沒有。談「藝術」,何有哉?
最值得憂慮的是,一個播音員英年早逝了,某些網站的報導不是那麼極度悲傷,就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和警惕」,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和警告」。假如今後在中國,再有「偉大的」人物駕鶴西去見馬克思了,再有人發生諸如此類的「娛樂化」現象的話,還不知道該擔當什麼罪責呢?
這真是︰世間哪有錯與對,該哭不哭也有罪!
轉自《新世紀》(//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