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一代反共領袖:邱吉爾(104)

子儀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的參戰完全出乎美國的意料。一方面,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主要敵人是蘇聯,因此不願意將其大量部隊長期陷在朝鮮同中國人而不是同蘇聯人作戰。另一方面,戰爭耗費了美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國內開始反戰,而且其他國家也不再願意派兵參加聯合國軍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決定通過談判沿三八線實現停戰。而中共基於自身實力,也同意停戰進行談判。

停戰談判於1951年7月開始,在停火線附近的板門店延續了兩年。如果戰前的狀況能夠恢復,中國和朝鮮都熱衷於達成和平協定,如果所要求的條件達不到,他們還是比較願意繼續進行談判。中國和朝鮮普遍都不想繼續戰爭,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美國的大規模轟炸,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同時,他們也努力避免表現出軟弱,因為他們相信只有處在強者的位置上,才能使美國在談判中變得誠實和靈活一些。

而史達林則非常惱火,他不想讓擁有世界最多人口和最大數量軍隊的中共退出戰爭,從而影響他的全球戰略。史達林採取強硬立場,希望戰爭拖住美國,加劇美國社會內部以及美國同西方盟國的緊張局勢,同時也防止中國與美國接近的想法,使談判時斷時續。在此期間,雙方戰鬥仍在繼續,入朝的中共軍隊還得到了蘇聯重型武器的支援。

1950年,英國和美國一道參加了對朝鮮的戰爭,1951年,英國又簽訂了對日和約。在英國的贊許下,日本變成了美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

邱吉爾的許多朋友都曾勸他退出政治舞臺,專心致志地撰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但邱吉爾沒有接受勸告。他宣佈,將在議會中全力以赴地研究戰後所面臨的所有問題,並將繼續領導保守黨戰勝工黨,重主國政。對此他充滿了自信。他說:“工党不會永久存在,上帝保佑,在我們返回之前,國家不要遭受更多的損害。我們應當回去。我們一定回去,這是必然的,就像太陽明天必然會重新升起一樣。”

當時的工黨政府面臨著許多嚴重的問題。戰爭使英國付出了極其巨大的代價,嚴重削弱了的英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英國的戰爭支出超過250億英鎊,使國債增加了兩倍,連續長時期地遭受轟炸使整個國家的財富損失了約1/4。與戰前相比,英國工業生產大幅度下降,出口貿易嚴重滑坡。工黨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刺激本國工業生產增長。他們增加工業投資,對電力、運輸、煤炭、天然氣等能源和交通部門實行了國有化,利用英聯邦特惠制和金融集團的杠杆作用擴大貿易出口。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

邱吉爾在外交政策方面贊成和支持工黨政府的路線,在內政和經濟方面則持堅決的批評態度。他認為,工黨政府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只是體現了他們對社會主義學說的信仰,而並不能適應英國經濟和社會的實際情況。邱吉爾反對工業國有化、反對在某些經濟領域裏實行國家監督。

在邱吉爾忙於建立歐洲聯盟和英語國家特殊關係的社會活動之餘,邱吉爾除畫了許多寫生、養了幾匹賽馬之外,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了撰寫六卷本、長達數百萬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他利用了許多官方檔和他與羅斯福、史達林之間的私人通信及來往電報,經過思考梳理之後口述出來,由秘書整理出文字。美國的和英國的雜誌競相爭取首先得到連載邱吉爾此書的權利。這部巨著的稿費超過了邱吉爾此前得到的稿費之和。《星期日泰晤士報》寫道:“20世紀很少有人比邱吉爾拿的稿費還多。”

在離任的這些年中,邱吉爾衰弱的身體有了明顯好轉。渴望“復仇”和“改變1945年選民們對他的判決”使他精力充沛、勇氣十足。他終於等到了時來運轉的這一天。1950年1月11日,艾德禮宣佈2月3日解散議會,2月23日舉行大選。邱吉爾聞訊,馬上從馬德拉度假地飛回倫敦。大選結果仍然是工黨占多數,但與保守黨之間的差距被大大縮小了。具體數字為工党315席,保守黨298席。兩大黨席位如此接近,通常很快會再舉行一次選舉。

1951年9月,英王在做肺癌手術之前,敦促艾德禮秋季舉行選舉,以保持政治上的穩定。艾德禮宣佈10月4日解散議會,25日舉行大選。這次保守黨提出了兩項新的施政措施,一是對軍火企業徵收超額利潤稅,二是一年建設30萬所住宅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

在競選中工党新任外交大臣赫伯特•莫里森借英國與伊朗之間因英伊石油公司被伊朗國有化而導致的危機向邱吉爾詢問:英國政府該不該同伊朗打仗?邱吉爾反擊說,莫里森“正在散播保守黨想要進行另一場世界戰爭。我十分肯定,如果一個強有力的保守黨政府在掌權,波斯危機決不會以這種形式發生。”邱吉爾還巧妙地指責工黨政府“軟弱無力和猶豫不決”。邱吉爾說,他不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可避免。無論如何,扳動一場第三次世界大戰栓機的不會是英國人的手指。

大選揭曉後,保守黨獲321席,工党295席。邱吉爾在伍德福德選區再次當選。艾德禮到白金漢宮辭職之後的幾分鐘內,邱吉爾被國王召見,奉命組閣。邱吉爾任命艾登為外交大臣,巴特勒為財政大臣,利特爾頓為殖民地事務大臣,大衛•麥克斯韋爾•法伊夫為內政大臣,蒙克頓為勞工大臣,伍爾頓為樞密院長,索爾茲伯裏(克蘭伯恩)為掌璽大臣,伊斯梅為聯邦事務大臣。國防大臣暫由邱吉爾兼任,等到亞歷山大元帥從加拿大總督任滿歸國後再由他擔任。

年長史達林5歲而又體弱多病的邱吉爾,再次回到政治中心,令史達林震驚,而且是史達林統治全球野心的一個最大障礙。此時的韓戰還在進行中,未能達到史達林的設想,各方想要談判使得史達林壓力也很大。

英美聯合是時代的主旋律,邱吉爾再次就任首相之初,即1952年初,邱吉爾赴美與杜魯門總統會晤,商討加強英美合作問題。他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時再一次強調了英語民族的團結這一主題。英國《泰晤士報》報導邱吉爾訪美時說,他仍然“反應敏捷、消息靈通、思想豐富、語言生動,而且詼諧機智一如既往。”邱吉爾還表態堅決支持美國參加朝鮮戰爭。

1952年10月3日,英國成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成為美蘇後的第三個核武國家。早在1950年1月,杜魯門為了在核武方面超前蘇聯,他曾下令加速研究氫彈。美國於1952年11月,進行了以液態氘為熱核燃料的氫彈原理試驗,但該實驗裝置非常笨重,不能用作武器。

1953年1月,艾森豪就任美國總統。此時的邱吉爾越發意識到原子彈是毀滅世界的“有效武器”,如何使世界免於毀滅在原子彈之下成為邱吉爾考慮的重要問題。艾森豪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原子彈僅僅是武器的一個發展而已,不認為能毀滅世界。當然,此時的邱吉爾想要與史達林談控制核武器是不可能的。
邱吉爾希望同史達林會晤商談東德西德問題和亞洲的韓戰。邱吉爾希望艾森豪也能與史達林會晤,但艾森豪認為韓戰未結束之前,會晤不會成功。

1953年2月,英王喬治六世逝世。1952年底,史達林又以“醫生的陰謀”,拉開了新一輪大清洗的序幕。當時,比較著名的人士,如貝利亞、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揚、卡岡諾維奇都已被史達林點名批判,正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

1953年3月2日,英國議會發表聲明,邱吉爾準備可在任何時間與史達林和艾森豪會晤。1953年2月28日星期五晚,象往常一樣,史達林在自己的別墅內和貝利亞、馬林科夫、赫魯雪夫及貝爾加寧共進晚餐,3月1日星期六的淩晨,貝利亞、馬林科夫、赫魯雪夫和布林加寧離開。3月2日深夜,守衛軍給史達林送一封親收的機密信件時發現,穿著薄薄睡衣的史達林躺在冰冷地板上,幾乎死亡。按規定,守衛軍每次只能將信放在史達林休息室外面的桌子上,而不能再往裏走。這次卻透過門上的玻璃,意外地發現史達林躺在地板上。若不是守衛軍有機密信件要立即送到,這個掌管著蘇共中央大權的獨裁者,真不知還要在冰冷的地板上躺多久。

這裏要說明的是,史達林的別墅裝著電子報警系統,每個門和窗戶上都有信號器。根據信號,守衛軍可以知道史達林在哪個房間內。這就是說守衛軍知道史達林在一個房間內已一天一夜沒吃飯,也沒到另一個房間去過。對於一個73歲且身體狀況不佳的老人來說,一定是有情況了。可門外的守衛軍卻不敢敲門詢問,因為史達林規定沒有他本人的召喚,任何人都不可以進他的別墅。
  
1953年3月4日,當時蘇聯最具權威的官方報紙《真理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前一天由蘇共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聯合簽發的史達林病情公報,公報說,“史達林於3月1日午夜至3月2日淩晨在莫斯科的寓所裏突發腦溢血,造成右肢癱瘓並失去言語能力,3月2日和3日已採取了必要的醫療措施”。3月6日,《真理報》發佈了史達林病故醫學鑒定書:“因連續出現心血管供血不足和呼吸困難,史達林同志於3月5日21點50分逝世。”

邱吉爾與史達林的生命競爭以史達林去世而告終。史達林新一輪大清洗也就告終了,那些被點名的人從死亡線被拉了回來。可以說,假如史達林活的再長久些,蘇聯不知又有多少無辜的人將被殺害。

--待續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阿拉曼戰役是盟軍在北非的一次決定性戰役。這次戰役使隆美爾損失了6萬人,其中德軍為3.4萬。以此為轉捩點,盟軍此後在北非的戰鬥中節節勝利。邱吉爾曾在回憶錄中概括道:“在阿拉曼戰役之前,我們從未獲勝過;在阿拉曼戰役之後,我們從未失敗過。”
  • 會議結束後,邱吉爾和馬歇爾一起飛往阿爾及爾,與艾森豪討論了下一步戰鬥部署,授權他在攻佔西西里島後採取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的適當措施。
  • 1945年1月,邱吉爾致電史達林,要求他“在維斯拉前線或其他某一地區發動強大攻勢。”史達林決定在中線加強進攻,強大的蘇軍在三周時間內推進了500公里,進入距柏林70公里的奧得河地區,為西線的盟軍減輕了壓力,也創造了奪取最後勝利的條件。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不久即舉行的大選中,英國人民拋棄了剛剛帶領他們走向戰爭勝利的邱吉爾。此前在出席雅爾達會議時,有一天邱吉爾參加由羅斯福作東的宴會。在宴會上非正式的談話中,邱吉爾說,他是經常被當作反動派“被痛打”的。但是在他和羅斯福、史達林三個人中,只有他隨時可能由他的人民通過投票把他趕下臺。
  • 1946年3月5日,英國首相邱吉爾在應邀訪問美國期間在密蘇裏州富爾敦城的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了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在演講中,邱吉爾深刻揭示了蘇聯對世界和平的威脅以及如何保證持久和平的建議。
  • “現在,如果蘇聯政府試圖單獨行動,在他們的地區建立一個親共的德國,就將給英美兩國佔領區製造嚴重的困難,授予了戰敗的德國人以在蘇聯和西方民主國家之間拍賣抬價的權力。這些都是事實。不論我們從中得到什麼結論,這肯定不是我們進行武裝鬥爭所要建立的解放的歐洲,也不是一個具有永久和平必要條件的歐洲。”
  • 世界局勢的發展遠比邱吉爾在“鐵幕演說”時所擔心的還要嚴重,史達林領導的蘇共對世界的威脅越來越大,其第五縱隊遍佈世界各地,各國共產黨和親共黨派對各國政體產生了直接威脅。同時,大英帝國在經歷二戰重創元氣大傷,而且在艾德禮的工黨領導下對各殖民屬地的控制力不斷下降。
  • 這一消息猶如一枚引爆的炸彈,頓時使全世界為之譁然。在英國議會,在首相官邸,在白金漢宮,到處籠罩著一片震驚的氣氛。
  • 邱吉爾與史達林是一對冤家,一個代表自由世界、一個代表共產暴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史達林的共產陣營不斷擴張,橫貫歐亞大陸,史達林原本忌諱的兩樣:大英帝國的邱吉爾和美國的原子彈,如今美國獨有的原子彈優勢已成為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