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6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楊琴綜合報導)台灣行政院衛生署17日公布2008年台灣人民十大死因統計,惡性腫瘤(癌症)連續27年名列十大死因首位,平均13.5分有一人死於癌症,比去年快了25秒;其中肺癌與肝癌排名癌症前兩名。而意外事故死亡率與慢性肝硬化則大幅降低,但肺炎和自殺則有升高,而意外事故死亡率為近20年來最低。
台灣衛生署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2008年共有超過14萬人死亡,其中死於癌症人數占27.3%。而在癌症中,造成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分別肺癌、肝癌、結腸直腸癌、乳癌和胃癌。
雖然這是台灣人民死亡人數首次突破14萬大關,但是標準化死亡率卻繼續下降,每10萬人口有484.3人,較上一年減少1.5%,為近20年來最低。平均壽命也相應延長,男性達到75.5歲,女性達到82歲,分別較上年增加0.03歲與0.29歲。
台灣衛生署指出,意外事故死亡率與慢性肝硬化大幅降低,但肺炎和自殺則有升高的趨勢。衛生署統計室主任黃旭明則表示,肺炎一直都在增加中,因為肺炎90%以上都是65歲以上老人居多,肺炎其實是與人口老化有關。
此外,意外事故死亡人數及死亡率為近20年來最低,2008年意外事故死亡人數為7,077人,不過,65歲以上的老年人2008年死於意外事故卻有增加的現象。黃旭明認為,這幾年比較明顯增加是腳踏車、行人的意外事故,大概有30%,其中又以老人居多占60%;而且老年人的交通意外多半發生在清晨,他提醒老人家早起做運動時一定要多注意自身安全。
不景氣 壯年自殺增幅最大
2007年台灣人民十大死因排名第10的自殺到2009年則升至第9,增加3.3%,其中又以25到44歲者增幅最大為8.1%,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研究員張家銘表示,由於此年齡層多半是家中經濟主要來源,研判他們的自殺多少與經濟不景氣有關,但自殺因素相當複雜,沒有實證證明一定是經濟原因造成的。
張家銘也指出,歷年來自殺死亡率都隨年齡增加而增高,2008年各年齡層每10萬人口自殺死亡率,以65歲以上的36.6人最多,研判老年人多半患有慢性疾病,與久病厭世有關。
主動關懷青少年 減少遺憾
衛生署統計,10到19歲的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上升6.8%,是「10到19歲年齡層」十大死因的第3位,台北市衛生局自殺防治中心表示,台北市去年10到19歲青少年企圖自殺的人數,總計有191人次,占國高中職就學人口數的0.08%,而許多自我傷害的青少年案例,並未被通報、或尚未被師長親友發現。
台北市衛生局96年針對台北市7萬多名國小、國中及高中職學生,進行心情調查,發現24.5%的學生,在面對壓力時會有「不想説話」的行為反應;42.5%的學生,不會找人協助處理壓力;而之所以青少年不願意找人協助的原因,20%是因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困難、20%認為自己可以解決,但是卻有0.58%的學生表示,會優先採取「傷害自己」作為紓壓的方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林亮吟醫師表示,青少年因情緒不開心或不穩定很容易懷疑自我價值,如果再遇到壓力,就更容易做出自我傷害的行為。他表示,如果發現孩子變得不愛説話、常常一個人關在房間、逃離人際關係,或言語出現衝動、負向、自我貶抑的字眼,就要多多注意並主動關心,避免悲劇發生。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