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今天的台灣英雄:陳仕賢鹿港文史的活字典

人氣: 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15日電)鹿港子弟陳仕賢原來學的是工業工程,但是一頭栽進鹿港文史研究工作,走遍大街小巷進行調查;儘管收入不豐,他仍樂在其中,要當一部鹿港文史研究的活字典。

鹿港老街上有一家「鹿水草堂」文史工作室,裡頭擺滿許多跟鹿港相關的書籍和照片,大部分書籍的作者署名都是「陳仕賢」,而其作者也正是這個工作室的主人。

陳仕賢投入文史工作,不求大富大貴,倒是做了許多在別人看來很瘋狂的事情,譬如自費新台幣300多萬元,出了10多本和鹿港相關書籍;為了研究有關鹿港日茂行的書籍,在沒有公務或學術機關的支持下到大陸泉州蒐集資料。

比較特別的是,陳仕賢和大多數文史工作者不一樣,他既非教授或研究所學生,也不是在學術或公務機關擔任研究員。他的研究成果全是靠著自己的摸索,點滴累積而成。

陳仕賢在鹿港出生長大,高中時就熱中社團活動,17歲時參加在台南成功大學舉辦的研習營時,對講師所展示的古蹟修復前後圖片深受感動,也埋下他日後從事文史工作的種子。

他大學念的是工業工程學系,畢業後進入建築公司,從小小的職員一路往上爬,沒想到等到他30歲成為經理時,卻遇上金融風暴,公司倒閉,於是決定回到鹿港從事文史工作。

「當時在建築公司1個月領6萬多元薪水,後來找工作時不是沒想過再回相關行業,不過我還是決定從事文史研究。」陳仕賢承認,當初決定投入文史研究,親友們確實有反對的聲音,但他過去參加社團活動所埋下的種子卻已在心中萌芽茁壯,決定要一頭栽進去。

鹿港龍山寺進行整修工程時,陳仕賢因為具有建築專業背景,被邀加入龍山寺修復委員會擔任助理。學生時期受的史蹟研究訓練剛好派上用場,他藉由參與修復龍山寺工程過程,了解古蹟保存和維護傳統建築的重要性。

他自我解嘲說,「我自己不是一個很會念書的學生,」但從事文史工作研究,特別是在幫民眾導覽解說時,可以獲得很大的成就感,而這份成就感也轉化成助力,讓他繼續從事文史研究。

陳仕賢後來在鹿港老街開了一家「鹿水草堂」的文史工作室,「當初開這間店,很多人都不看好,有的人跟我說,你這樣開這家店會倒、會賠錢。」不過他把「鹿水草堂」當成文史研究的家來經營。

鹿港有豐富的人文歷史,陳仕賢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情形下,走遍大街小巷進行調查,訪問耆老。他說,「文史工作者要進行田野調查和耆老訪談,才能獲得珍貴的資料。有很多珍貴史料都是進行田野調查時,由民眾提供,若沒有田野調查和訪問耆老,很多珍貴的史料可能永不見天日。」

他做了很多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不過他認為,做事要及時。「很多東西不能等到有錢再來做,就像我7歲時開始為鹿港古蹟留下影像紀錄一樣,拍的照片和收藏的史料,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我的,未來這些東西都要留給公部門保存。」

在傳統的鹿港小鎮,陳仕賢自己做文史研究、自費出書,吸引別人目光,也引來批評。他說,他曾提出很多原本外界認為是天馬行空的案子,諸如將鹿港街長宿舍改建成為鎮史館等,很多人一開始認為都不會成功,但一旦時機成熟即有實現可能。他說,一個地方文史工作者,必須要讓執政者知道有什麼願景可規劃?有什麼東西需要做?等到有了經費時才能動手去執行。

陳仕賢現在的收入主要來自演講以及在社區大學之類的地方擔任講師和投稿的所得。他說,「基本上要當個文史工作者,就不能用金錢來衡量自己,不過我算是運氣比較好,靠著朋友的安排四處演講,至少基本生活需求可以滿足。」

他說,自己的腦子裡還有很多出書計畫,等著他一本一本的完成。雖然銀行的存摺數字有限,他還是會繼續做下去,為自己的家鄉,鹿港豐富的歷史文化資產做見證。980615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www. cna.com.tw/TWHer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