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會先從一些小地方顯現出來。當腦中的連結開始崩解,你會愈來愈難記起原本熟悉的人名和地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經驗:話到了嘴邊,就是沒辦法說出來,那是因為負責搜尋記憶的前額葉皮質區無法達成任務。
雖然海馬回會提供其他的關聯,拉回你的記憶,但令人挫折的是,你必須為原本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事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是大多數人步入老年時會發生的事,但「輕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會在不同的人身上造成天差地別的影響。
這種障礙不見得會惡化,但如果一直未能察覺,就可能演變成失智症,你會開始失去那些原本形塑你是誰的事——一種自我正遭到啃噬的可怕感覺。很多面臨這種處境的人都在不知不覺中模仿他們的樹突,出現退縮的傾向,他們擔心自己會不知所措,就不敢冒險或建立新的關係,他們不願跟外界接觸,也許是出於尷尬,也許只是因為在陌生環境下會感到不自在,無論是哪種狀況,他們最終都會脫離正面的人際關係,而那正是刺激大腦運作的重要部分。自我孤立和缺乏互動會助長細胞的死亡循環,導致大腦萎縮。
其中受到侵犯最為明顯的腦部區域,就是由前額葉皮質區灰質與白質組成的前額葉,以及可透過跟海馬回的緊密連結,將單字與名字予以分類並形成長期記憶的顳葉(temporal lobe)。如果前額葉皮質區失去功能,會帶走更高層的認知功能,導致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變得困難重重。
諷刺的是,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繫鞋帶、用鑰匙開門、開車採買東西,都必須仰賴工作記憶、任務轉換及資訊過濾這些最高層級的腦部功能,而這正是為什麼就連一隻受過訓練的猴子,也無法扣好上衣,或者我一位病患總是忘記拉上褲子拉鍊的原因。不管這位七十八歲的病患的太太再怎麼高聲斥責,他每次都會犯下相同的錯誤,因為他的工作記憶就是無法保存他剛上過廁所的這個事實。
顳葉,我們的心智字典,也是會受阿茲海默症影響而萎縮的區域之一,測試這種症狀有個很簡單的方法:對某人展示一串單字,半個小時後再問問他記得多少。如同我在第一章提到的,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做過一些研究,發現體適能水準跟這些腦部區域的測試表現之間有密切的關聯。
比如在其中一項研究裡,過去經常從事有氧運動的高齡者,核磁共振掃描的結果顯示,其大腦結構明顯保存較佳。不過會對這點感興趣的恐怕只有實驗室科學家,他們真正想知道的是,運動會不會對這些腦部區域造成結構性的改變。
一組由神經科學家亞瑟.克拉馬率領的研究團隊,將五十九位六十到七十九歲的缺乏運動者分為兩組,讓他們每週上健身房三次,每次一小時,總共持續六個月;其中控制組的成員固定做伸展操,另一組則在跑步機上步行,並且需要從最大心跳率的百分之四十逐漸增加到百分之六十至七十。這個實驗唯一的變數是體適能,結果過了六個月後,步行組的最大攝氧量,也就是肺部存取氧氣的測定單位,平均增加了百分之十六。
最具突破性的發現,則來自核磁共振掃瞄的前後對照:那些體適能水準獲得提升的受試者,前額葉與顳葉的腦容量也跟著增加了。科學家知道這種現象有可能發生於海馬回,但說到前額葉皮質區容量也會變大,就遠遠超出首先發現運動跟BDNF有直接關聯的神經科學家卡爾.卡特曼的理解範圍。
「我相信他是對的,」卡特曼說:「他是個非常誠實、嚴謹的人,但這項發現絕對是天外飛來的一筆。我的意思是說,我不認為目前已經有任何人藉由動物實驗,證明年長動物的腦容量只要依靠短暫的運動就能變大。」
儘管克拉馬的研究發現還有待進一步複證,但這種只要做六個月的運動就能重塑腦部關鍵區域的論點,還是令人相當振奮。在核磁共振的掃瞄裡,運動組的大腦看起來就好像年輕了兩三歲,雖然受限於解析度,這些影像無法清楚顯示增生部分究竟包含了什麼,但根據目前已知的動物實驗結果,克拉馬有他自己的推測,「它們可能是新的血管組織、新的神經元或新的神經連結,」他說:「也有可能以上皆是。」@
摘自 《運動改造大腦》 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