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二龍競渡揪尾索 消失20多年再重現
【大紀元5月2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沈如峰宜蘭縣28日電)宜蘭礁溪二龍競渡今天示範消失20多年的傳統「揪尾索」比賽,兩隊選手在起點時,以尾索先套住河道中的大索,龍舟開划後尾索伺機一放,整艘船就像拉滿弓的箭射出一樣。
礁溪鄉公所表示,礁溪二龍競渡相傳已有211年的歷史,比賽方式非常特殊,只敲鑼,不打鼓,選手以站姿划船,也不設裁判,競渡輸贏全憑觀眾和隊員自行認定,龍舟開划後其中一隊如果認為起跑時不公,可以要求重來,是一場君子之爭。
鄉公所說,相傳二龍競渡並非紀念屈原,而是源自噶瑪蘭人的河神祭,與台灣其他各地龍舟比賽都不一樣。過去,當地的「淇武蘭」、「洲仔尾」兩個村落的民眾都會相約賽龍舟,近年來開放外界組隊報名參加。
此外,二龍競渡、五結走尪、頭城搶孤與冬山掛貫,多年前也被縣府登錄為宜蘭4大民俗活動。
宜蘭文史工作者林錦賢說,近年來二龍競渡都是在河道中央拉起一條「大索」為起點,雙方的龍舟都排好對齊,並一起鳴鑼後才認定公平開划。為讓民眾重溫已消失20多年的傳統「揪尾索」開划方式,今天下午依照傳統模式,安排「淇武蘭」、「洲仔尾」兩個隊伍示範。
他表示,由於二龍競渡沒有裁判,在比賽前為了保持兩船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並且不會被水流沖走,因此在河道中央拉起了一條「大索」,兩艘龍船尾端則各有一條「尾索」,「尾索」一端繫在船尾,另一端由左舷最後一名選手執握。
當兩船開始往前衝時,「尾索」起初還套在「大索」上,就算對方的船身已先划出幾公尺也無須緊張,只要執握「尾索」的選手在最拉緊「大索」時伺機一放,整艘船便會像是拉滿弓的箭射出一般,一下子就會超越對方。
林錦賢說,「揪尾索」之後甚至還演變成為一種戰術,拉放時間如果巧妙掌握,可以幫助自己的船增加動力,同時形成的反作用力可造成對方的阻力,因此擔任「揪尾索」的選手,往往都是極具經驗、善用謀略的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