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台灣英雄:張建忠尊重土地務農典範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26日電)堅持網室栽培、草生栽培、使用有機肥,雲林縣林內鄉農民張建忠務農30年,以自修方式吸收新知,貼近時代演變的農業經營模式,種出口碑佳的牛奶蜜棗,也展現與土地共生共榮的觀念與作為。

從露天、無網室紅甘蔗到精緻型網室牛奶蜜棗種植,這種轉變乍聽令人驚訝。張建忠說,種甘蔗24年,噴藥、整園之類的人工付出,真的很辛苦;無法用網室,又怕風災,後來收成不好,銷路減少,甚至0.1公頃只收益新台幣3到4萬元,不得不考慮轉換農作。

牛奶蜜棗、牛奶鳳梨、牛奶釋迦、牛奶芭樂等等利用牛奶調配的有機肥料施肥法,是近幾年農作的新流行。張建忠在6年前,用0.56公頃試種牛奶蜜棗,試種之前曾四處觀摩、打聽請教、蒐集資訊才下決定。

他說,決定要種蜜棗時,一心只想到要種出好吃、品質好的產品,因為以前種過菜,曾聽一位農友說,葉菜類作物用有機或微生物發酵肥料,種出來的菜特別脆,加上當時流行,自然聯想到種植牛奶蜜棗。

他還記得有一次發生介殼蟲危害,去霧峰農業試驗所請教專家,以草蛉的生物防治法除蟲,這讓他對生物防治除蟲害又有新的經驗。

張建忠自己調配有機肥料,用過期牛奶、一些豆漿、海草精、魚精、菌種等,讓它發酵20天,然後澆灌在根頭。他堅持不用化學肥料,專用有機肥,之前他曾以此用在甘蔗上,那年種出來的甘蔗特別脆、甜。

張建忠驕傲的說,種蜜棗第1年,收成就有口碑,讓他愈來愈有信心。因為每年颱風情況不同,所以從來不曾計算過0.1公頃的單位產量是多少,但是可以確定,扣除成本等費用,0.1公頃可收成6到7萬元,比種植紅甘蔗時要好得多。

講到網室栽培,張建忠的臉龐上,露出另一副驕傲的神色。他說,農作物要陽光、怕風雨,網室栽培可以減少鳥吃、蟲害,但須在蜜棗開花期,適時拉開網子,讓作物吸收陽光,收成才會好。

大地是萬物生長的根本,蒼天是陰晴風雨的源頭,張建忠說,務農要看天吃飯,真的很辛苦,人力付出非親身經歷無法體會。網室栽培固然讓作物遮風避雨,但作物也要陽光,拉開網子的時機拿捏是一大學問。

他以颱風季節為例,一般是在這時將網子架上,以免颱風侵襲造成損失,他則適時將網子拉開,不怕風雨,採取「逆向操作」。颱風季適逢8到9月間蜜棗開花期,他這樣做,結果未造成大損失,到了1到3月收成反而都不錯。

張建忠的農地在濁水溪畔的林內鄉,他引用濁水溪水灌溉之餘,網室栽培、施用有機肥而不用化學肥、少農藥,採收期也不用農藥,現場採收馬上可以吃,安全無虞,他驕傲地比著一旁農地說,還有草生栽培,不使用殺草劑。

張建忠利用原先種甘蔗的0.28公頃農地,用草生栽培,任由雜草自然生長,不噴殺草劑,用人工割草,培養地力,土壤又肥沃。他以尊重土地的「共生共榮」觀念與作為,走出自己的特色。

張建忠是林內鄉重興村人,26歲與隔壁村斗六市十三里人的陳素英結婚,夫妻2人胼手胝足務農,育有3女2男,子女都已長大,自己也當了外公,有3名外孫。現在除了林內鄉公所協助推廣,女兒也幫著上網行銷,提供消費者脆、細、甜又多汁的「建忠牛奶蜜棗」。

除了牛奶蜜棗,張建忠現在還多了一樣牛奶釋迦,風味獨特,口感一流。今年聞香慕名而來的人,絡繹於途,流連垂涎,連鄉長邱世文都豎起大拇指,稱讚他是林內的驕傲,樹立了現代農業經營的新典範。980526

「今天的台灣英雄」專欄部落格網址://www.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縣16日電)總統馬英九今晚參加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新舊任理事長交接典禮,他致詞時援中央社「台灣英雄」系列報導,靠呼吸器維生仍努力作公益的陳榮福為例,呼籲大家更應珍惜生命。
  • 糕餅師傅蘇建興說,「上天如果沒有讓我滅亡,我一定要變得更強壯!」多次遭受命運打擊,經濟周轉困難、父親辭世、右手被機器壓到幾乎殘廢,但仍不畏命運捉弄,以單手逆轉人生,在糕餅界闖出一片天。
  • (中央社記者葉子綱雲林19日電)投入雲林生命線志工31載,今年81歲的陳輝說,年輕時受到許多幫助與照顧,到了行有餘力之年,只想回饋社會,但他總感覺付出的少、得到的多,會繼續「用生命服務生命」。
  • (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20日電)「台灣失業人口這麼多,如果我們不互相取暖,誰能幫助我們?」肢體障礙的陳永守,新近開設一家「再生柑仔店」,結合一群中高齡失業者擔任「跑腿族」,為人生第二春再出發。
  •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縣21日電)「老櫃子放了60年還有人去買,為何奇木傢俱用了3到5年,就被丟到路上?」承接父親的傳統木藝事業,出生北埔客家庄的范揚田、范揚武兄弟用創新思維為老東西注入生命。對他們而言,客家的簡約哲學,就是力量。而老祖宗晴耕雨讀的生活,更讓他們對環境變化處之泰然。
  • 從小在木頭堆裡打轉,范氏兄弟對木材瞭若指掌,木頭對他們而言,是屬於家的情感,「聞到木頭的味道,就知道,家快到了」。

  •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22日電)從宛若鴨子聽雷到如今可以流利使用希伯來語解釋氣功與經脈穴道,來自台北石牌的以色列媳婦劉秀蓮許下宏願,「盼不久的將來,在猶太人國度練氣功的普及率能追上瑜珈」。
  • 很難想像,台灣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助理教授謝智謀曾是中輟生,因偷竊被捕,現在的他投身教育,利用所學的體驗教育、冒險治療專長,幫助和他一樣的中輟生找回自我。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4日電)成長和求學時期曾受到家扶基金會幫助,高孟熙不被小兒麻痺症與貧苦打倒,奮發向上,事業有成後樂於公益,又決定大部分遺產捐做公益,並鼓勵遭遇逆境的人,透過量力而為的助人,體驗生命的價值和快樂。
  • (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25日電)他是一個唐氏兒,卻是特殊奧運游泳金牌選手,台灣之光。遇到問題,未被唐氏症打垮的范晉嘉總以從容的態度告訴朋友:「放輕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