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步步後退 馬英九將缺席「六.四」悼念活動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 台灣總統馬英九在「六四」二十週年前夕將出訪邦交國,並將缺席台灣相關紀念活動。近日他還取消了與「六.四」學生領袖王丹的會面。過去十八年裡,馬英九年年參加「六.四」紀念活動,並多次含淚表示要為平反「六.四」而努力,然而自從一年前當選總統之後,他的態度發生變化,並遭到臺灣朝野內外的批評。

據臺灣媒體報導,馬英九將在5月26日出訪台灣在拉美邦交國貝里斯、危地馬拉(又譯:瓜地馬拉)與薩爾瓦多,並預計6月2日返台。據過去每年舉辦「六.四」紀念活動的臺灣民間團體「血脈相連後援會」表示,總統府已宣佈馬因出國訪問而無法出席4日舉辦的紀念活動,而總統府是否指派代表出席,也未得到回應。

放鴿子 避見王丹

馬英九在「六.四」前夕避開與「六.四」學生領袖王丹的會面,也引起了人們的側目。王丹因出席一個人權論壇而於5月15日抵達臺灣,此前據悉他已跟總統府敲定20日見馬總統,但來台後總統府致電說,會面日期改到21日;等到5月20,陸委會高層來電說,21日不行,等下週再看看。連續被放了兩天鴿子,直到23日王丹才正式被告知,這次來台見不到總統了。

王丹對此表示遺憾,他說:「我過去來,馬總統做馬市長的時候,見他還蠻容易的,現在當了總統是不太容易了,我想人家都是比較忙的嘛!我自己也挺忙的,就不一定了,就……繼續遺憾了。」

王丹還表示:「六.四」是件大事,台灣若保持沉默,對台灣不利。總統府發言人則表示,馬英九對「六.四」的態度二十年來始終如一,並計劃在「六.四」當天發表專文紀念。王丹則期待馬英九的專文不會因為他換了位子而喪失對民主的堅持。


1989年「六.四」學生運動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格局(網絡圖片)


民進黨呼籲中共道歉

在野的民進黨在立法院提案,呼籲北京當局應勇於承認「六.四」的歷史錯誤並對中國人民道歉,停止逮捕監禁異議人士,推動中國民主進程。提案表示,只有如此兩岸才能修復心底最深處的烙痕與疑懼,立足於普世性民主人權精神之上的正常化交往才能真正和諧展開。

民進黨原本計劃譴責馬英九在「六.四」的態度上的變化,但週一正式提案中刪除了此部份。許多人表示,希望「六.四」前夕立法院能通過此決議,代表台灣朝野民眾的心聲,呼籲中共平反「六.四」。


中國民主的幼苗硬生生讓中共一手摧毀,官方媒體並宣揚這群手無寸鐵的學生是「反革命暴亂」。(圖片提供/新唐人電視台)

含淚捐出三個月工資

從1989年自2007年,哪怕在他仕途最艱難的時候,馬英九也一直堅持每年參加「六.四」紀念活動。他表示他「始終忘不了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凌晨,在中正紀念堂上的『血肉相連、兩岸對歌』聲援「六.四」民運活動現場,與北京天安門的連線電話中傳來槍聲,偌大廣場霎時靜默,然後長歌當哭、悲憤終宵。」

一九八九年馬英九時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他當時很關注大陸的民運,六月三日深夜,中正紀念堂有一場「血脈相連、兩岸對歌」的活動,台灣學生通宵靜坐,且和大陸天安門學生一直保持連繫。六月四日凌晨兩點,他從廣播中聽到北京的槍聲,更聽到有人大叫:「天哪,他們真的開槍了!」

於是第二天馬英九和時任新聞局長的邵玉銘共擬一份聲明,譴責北京當局的暴行,更捐出一萬美元支援「六.四」學生,這相當於他的三個月薪水。


據中國紅十字會估計,六月四日當天約有兩千七百人死亡,三萬人受傷。(網絡圖片)

「六.四」不平反 統一不可談

從那天起,他對「六四」的關心就一直沒有中斷過。在過去18年裡,他的主要觀點是:「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馬英九常說:「我們不要為了怕中共,就不敢提關鍵性的議題,即使被討厭、因而不能去大陸,也不該就此鬆口、讓步。」

比如在2002年6月3日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普世人權——「六.四」事件與兩岸民主進程」特展的開幕式上,時任台北市市長的馬英九強調,「六.四」不平反,兩岸統一是沒有條件的。與會者普遍認識到,「六.四」事件觸動了全球民主浪潮,促使一九九一年的蘇聯瓦解、冷戰結束,使近代人類歷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令民主價值成為人們的共同語言。


六月三日晚間,台灣學生與北京天安門學生進行「血脈相連,兩岸對歌」活動,六月四日清晨,對岸突然沒了音訊,原來屠殺已經開始。馬英九回憶當時中廣主持人大喊:「天哪,他們真的開槍了!」(圖片提供/新唐人電視台)

時隔多年依然「紅了眼眶」

2004年6月5日在「六.四」紀念日上,馬英九指出,「六四」轉眼已十五個年頭,但那駭人的一幕幕始終揮之不去,雖然溫家寶重申中共中央已對「六四」作出結論,不過語氣神色則由之前的肅殺轉為安撫。中國外交部更在六月一日,以「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為「六.四」定位,雖然不再像九零年代直呼「六四」為「反革命暴動」,但實質上只是將醜化轉為淡化,仍沒有真正的反省、面對歷史真相。

他還說,誠如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人類反對強權的戰爭,就是記憶反對遺忘的戰爭」,兩岸三地的民眾絕不能對「六四」如此重大歷史事件開始淡忘。對於中共經濟稍有發展,卻強行箝制香港民主,馬英九認為,香港民主素養與法治與台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卻在中共屢屢失約下,民主逐步遭到箝制,「我們為此感到憂慮」。

馬英九最後指出,雖然隔了十五年,今日看到「六.四」的記錄片,仍然紅了眼眶。他以「民主的火苗不會熄滅,讓我們繼續加油」為發言的結語。據中國紅十字會估計,六月四日當天約有兩千七百人死亡,三萬人受傷。


2004年馬英九參加「六.四」紀念活動(大紀元)

任總統後的軟調感言

然而在2008年馬英九擔任總統以後,在「六.四」19週年發表了一篇軟調的簡短感言,表示關心中國人民能否享有自由民主。 感言中除了不再提到平反「六.四」,也不再提起過去說的「反共不反中」,而是稱讚中共在震災中的表現。 他在感言中重述了就職演說的一段話:「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的福祉,由衷盼望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大道,為兩岸關係長遠的和平發展,創造雙贏的歷史條件。」 他說關心「六.四」真正的意義也就在此。

然而對比2007年他在競選總統期間投書媒體的「六.四」感言,人們不難發現,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對中共的態度上。 零七年的感言一開頭就將「六.四」定性為中共政權以武力血腥鎮壓學生民主運動,並說中共多年來打壓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讓代表台灣民意的機構處處受挫,是中共反民主本質的鮮明表現。

他當時還說,中共的改革開放一直限縮在民生議題上,在民主改革步伐不但停滯不前,對於異己,對於新聞自由或其它自由人權的壓抑更是未有絲亳放鬆。

轉調遭質疑 短視釀苦果

對於馬英九當選後的變調,臺灣各界普遍表示質疑。民進黨批評馬英九的通篇感言沒有建設性批評與要求,並質疑馬英九是為了兌現直航等選舉支票,期盼中共對台灣施惠,而在「六.四」立場上完全倒退。 民進黨說,馬英九將四川震災連結「六.四」,但兩者毫無關係,按照馬英九自己在競選期間說法,應該就西藏問題處理提出批判,因為西藏問題有如小型的「六.四」事件。

如今隨著馬英九重點落在發展經濟上,從而跟中共越走越近,不少臺灣有識之士對此表示深切的擔憂。臺灣的立足點就是民主自由,而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異類,中共的滲透將給臺灣帶來災難,這是人們最擔憂的,而馬英九的降調只能說明他作為政治家的眼光短淺,而且對他的良心也是一個挑戰。

(//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