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做一個職場中人累嗎?累!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事業與家庭的雙重壓力像兩座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身上,想不累都難啊!還有,現代社會在繁榮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極度的誘惑與浮躁,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結果在心力交瘁下,心理、生理都容易出現毛病,讓人難以快樂起來。
要想快樂地工作與生活,其實是有許多竅門的。來自暨南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著名心理健康專家馬紹斌教授給我們傳授了他多年研究的心得體會,令聽眾受益良多,他說擁有一個“陽光心態”是讓自己快樂起來的最基本前提。確實,在面對各種不利情況時人們若都能積極應對,那就有了戰勝困難、消除煩惱的利器。
既然工作不能不幹,生活也還是得繼續下去,那就給自己減減壓,讓工作與生活都快樂起來吧!
幸福和快樂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嚮往和追求,然而隨著現代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工作、學業等各種壓力和煩惱紛繁而至,應該如何理性地去面對?每個人一生當中大部分時間在工作上度過,工作時候快樂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人生是否快樂,但如今不少白領因為繁重的工作而處於亞健康狀態,如何才能減輕工作壓力和煩惱呢?
著名心理健康專家、暨南大學馬紹斌教授從心理學的角度,結合大量實例,深入淺出,給到場的經理人朋友送上了一堂生動而實用的心理保健課。詼諧風趣的互動演講不時讓聽眾們發出陣陣笑聲。精彩之處,掌聲久久不斷。馬教授的「設法改變不可接受的事,設法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快樂是愛己,快樂是助人,快樂是一種能力,快樂更是一種智慧」等等精彩語錄更是使在場聽眾受益匪淺。
警惕快樂工作八大「殺手」
馬紹斌教授提出,工作是否快樂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人生是否快樂;工作的快樂程度是衡量我們工作品質的重要指標。緩解壓力治本方法便在於用陽光心態去實現快樂工作。在樂山大佛附近的淩雲寺有一副對聯: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幾何所不容。從心理的角度看,快樂是可以選擇。
一種是需求的滿足,唐代著名的慧宗禪師有個關於蘭花的故事,話說慧宗大師喜愛養蘭花,有一次大師遠遊,叮囑徒弟們要照顧好蘭花,可是在一個深夜,忽然下起了暴雨,徒弟們來不及,傾刻間蘭花全都遭了殃,大家很是擔心師父回來要罵人。但是,慧宗大師回來看到徒弟們很驚恐的樣子,知道了事情緣故,教導道:「我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的」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我們不是為了生氣才工作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才結婚的……想想我們當初的願望吧,我們的初衷難道忘了嗎?記住我們當初的目的,我們堅持吧,別計較太多那些小事,難得糊塗啊!
通過這些年的調研和訪談,馬紹斌教授發現有八種情況是快樂工作的「殺手」。首先是「工作缺乏價值感」以及「對公司的制度和文化認同較低」。覺得公司的要求不合理,很難接受。第三個,「難勝任所承擔的工作」。比如說,現在很多工作都業績要求高、技術更新快,感覺有點跟不上了。第四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認可。」很多人剛工作的時候熱情很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熱情逐漸降低。總覺得自己幹了那麼多年,工作沒有得到認可,沒受到重視。
另外,「職務晉升空間小。」感覺越往上走,很難晉升,這個時候由於晉升空間比較小,導致工作幹起來沒有勁頭,感受不到快樂。還有「收入福利及待遇不理想」;「人際關係緊張」;「對前途的擔憂。」比如,對自己所在公司的前途,對這個行業的前途,對自己的本身安全感,本身工作的問題擔心。結果導致工作當中不那麼快樂。這八大因素在工作當中常見。向工作要健康、效率、業績,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關鍵是過程中如何能快樂多一點,找到快樂工作的要領。
隨意換工作不是好辦法
馬紹斌教授認為,任何工作都會變得令人煩厭;任何工作也都可以帶著活力與熱情去做。有一次,馬紹斌教授遇到一位小學教師,她是全國特級教師。原本馬教授認為,小學教師是比較容易當的,技術含量也沒那麼高。但這位小學教師告訴馬老師,小學教師的定位,重要的不單單是教會孩子多認一些字,多算一些數。
教師最重要的,是通過好的方法讓孩子在學習剛剛起步的時候,就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將學生潛力和主動性激發出來,讓孩子學得更加快樂。這位老師以東方和西方教育的差異來舉例。比如有一個題目:2+3=?學生回答:6。在國內,很多老師會說:你說錯了。而在西方,老師並不是這樣回答,而是說,你的回答離正確答案已經相當接近了。這種工作的使命感讓馬教授深深感動。
其實我們的職業觀不同,工作心情和快樂指數也是截然不同的。當你把職業僅僅當做一個謀生的飯碗,一種養家糊口的手段時,你就會因所付出和所獲得不相稱而牢騷滿腹,就會因所謂的「伯樂難求」而怨天尤人,就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把日常的工作變成被動的應付和痛苦的煎熬,久而久之就會心力交瘁,未老先衰; 而當你把工作當做一種事業,把崗位當做一個創造性地實現自身價值的廣闊舞臺時,你能會安貧樂道,知足常樂,就會以自己的職業為榮,就能在繁忙當中保持平和愉悅的工作心境,就能從成功當中體驗到樂趣與激情,就會意氣風發,朝氣蓬勃,就會感到工作著是美麗的,忙碌著是幸福的。
以不同的心境從事同樣的職業勞動,在身心方面引起的反應是迥然不同的。如今的年輕人工作不快樂時,往往想選擇更換工作。如果用跳槽這種方法解決,並不能根本解決,而且成本頗高。馬紹斌教授認為,選擇工作有三原則:是否值得做;是否有興趣做;是否有能力做。我們時常不能選擇工作本身,但可以選擇採用什麼方式工作。選擇自己所熱愛的,熱愛自己所選擇的。
積極認知切忌自尋煩惱
快樂工作的治本方法是培養陽光心態。所謂陽光心態,在這幾年是屬於形象而又時髦的詞語。其實它本身不是新詞語。在心理說上,其實是具體的認知。大家始終都能通過選擇來控制自己對發生的一切的看法。人們始終都能通過選擇來控制自己對發生的一切的反應。突出的問題,就是選擇的空間,很多人沒有利用足。陽光心態就是積極認知。
馬紹斌教授回顧自己在一次講課中,問:什麼是積極認知呢?有一位學員答道:遇到問題只往好的方面看。馬紹斌認為,遇到問題往壞的方面看,這是片面,但遇到問題往好的方面看,這也是片面。這是一種片面代替另一種片面。其實這是不敢面對事實,自己騙自己。也有人認為,積極認知就是阿Q精神。這些都不是。何謂「積極」,就是更容易適應環境,更容易發揮力量。每一個人無論認知多麼好,其實還是有提升的空間。工作壓力和煩惱既是客觀的東西,也是主觀的東西。苛求的人產生煩惱容易得不得了,所以切記別自尋煩惱善於讓工作更有價值。
煩惱從哪兒來?自找的!某些人對某些事情過於在乎,過於看重,因而導致「心累」。馬紹斌教授把「累」字分解成 「田+系」來進行解析。他說,「累」就是每個人在他很在乎的那個領域當中,把自己死死拴住。在乎某些東西並沒有錯,但太過於在乎就可能導致很多不必要的「心累」。
馬教授談到,一個人的心力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一件事情不論其發生的概率多少,都投入相同的心力資源去思考的話,很快就會發現心力資源不夠用了,這種做法很不「經濟」。馬紹斌教授認為,「人們對快樂的心理保健價值不足,在現實生活當中感受快樂的能力比較缺乏」正是目前存在的最普遍的、最突出的、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心理保健問題。
(本文轉載自中國職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