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教材教案

文化課教材(高級):聞與達

【原文】

子張問:「士何如斯(1)可謂之達(2)矣?」子曰:「何哉,爾(3)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4),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5)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6)。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7)而行違,居之不疑 (8)。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論語·顏淵第十二》)

【註釋】

(1)斯:才。

(2)達:通達,顯達。

(3)爾:你。

(4)聞:著稱,出名。

(5)質直:心性率直。

(6)下人:下,動詞。對人謙恭有禮。

(7)色取仁:色,外表。指外表有仁者的樣貌。

(8)居之不疑:以仁者自居,認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疑慮。

【語譯】

子張問:「士要怎樣才稱得上通達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指的是什麼?」子張答道:「在國家朝廷當官一定能出名,在大夫封地當家臣也一定能出名。」

孔子說:「這只是出名而已,不一定稱得上通達。通達的人,心性率直而又喜行正義,體察言語而又觀察外表,常想著要如何謙恭待人。這樣的人,在國家朝廷當官一定能通達,在大夫封地當家臣也一定能通達。而出名的人,往往只是外表上有仁者的樣貌,但真正所作所為卻達不到仁,還會以仁者自居,認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疑慮。這種人,在國家朝廷當官一定能出名,在大夫封地當家臣也一定能出名。」

【研析】

「聞」者出名,往往只是追求美名而不懂修心養性;「達」者明理,明白為何要修心養性,講的是名副其實,表裡如一。「達」者還能明辨世人求名求利者、狂妄自大者多,因此會要求自己謙恭待人、修心養性。「聞」者看重的是身外之物,隨波逐流,追求美名、權力地位,這恰恰是不明事理,不「達」。因此,博得虛名的人,往往是那些空有其表、汲汲營營、講究現實的人。

實際上,道德滑落的時代,達者已經如滄海一粟,而聞者如過江之鯽,達者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而聞者迷失於追求外在的幸福享樂,也就無從知道仁義道德的實質了。從文中內容看,連子張也誤以為「聞」就是「達」,也難怪「聞」者會「居之不疑」了。

【延伸思考】

當今的社會,做個比喻:在功利社會裡人們看重的是功名利祿,但是關係到前途出路的考試,也往往要求人們融會貫通仁義道德。在功利社會裡要融會貫通仁義道德真是不容易。

想想看:仁義道德考得好、都懂的人,如果還是比較看重功利,這樣的人是不是容易成為出名而不通達的人?如果考得好,而且也能以仁義道德為重而看淡功利,這樣的人是不是才能成為通達的人?想成為通達的人,是不是要把「文化課」真正的學好呢?

通達、名利、幸福如果一生只能選一種,你要選哪一個?為什麼?

* * *

【閱讀資料】

人生的選擇與生命的未來

從前,有一個關於天堂和地獄的故事:一位武士一直懷疑天堂和地獄的存在。一天,他向白隱禪師請教:「真有天堂和地獄嗎?」白隱禪師問他:「你是做什麼的?」答:「我是一名武士。」「什麼樣的主人會要你做他的門客?看你的面孔猶如乞丐!」白隱故意激怒他,這時只見武士怒目相視,拔劍而出。這時,白隱緩緩說道:「地獄之門由此打開。」武士為之一震,心有所悟,遂收起寶劍,向禪師深鞠一躬,以謝開示。「天堂之門由此敞開。」白隱欣然道。這是一個人生選擇的故事,它告訴人們,人起心動念的善惡和一言一行的好壞,都是對未來的選擇。

人的一生會面臨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選擇,可以說人生處處是選擇、時時有選擇,人生就是一系列的選擇過程。由於對宇宙人生的認識不同,各人的價值選擇也會出現差別。比如,在做人的問題上,有人選擇利己,有人選擇利他;有人選擇獲取,有人選擇奉獻;有人選擇享受,有人選擇吃苦;有人選擇外求,有人選擇內修等等。

人生選擇實際上是一個人對自己認識和人生覺悟程度的反映,儘管人們沒有明確表達自己是誰,也沒有發表人生宣言,但他的人生實踐已經表明了他對自己的確認和對生命未來的選擇。人生實踐千差萬別,大體上包括三種類型:

一種人以利益為重,追求名利地位,主張享受人生。這種人認為肉身即自己,肉身的物質需要和七情六慾的滿足是人生中的首選,精神道德是虛的,無關緊要。所以,一生中圍繞身外之物奮鬥、拚搏,只重做事,忽視做人;只講利益,不講德行;只想利己,不想利他。西方思想家認為這種行為是人的動物性表現,中國思想家稱這種人是「勢利小人」。

另一種人以精神為重,注重品德修養,主張道德人生。這種人認為良心和道德是人的本質所在,做人就要守住良心,重德向善,提高精神境界,既有益於社會,又有利於自己未來的命運。所以,一生中重視做人,修養自己、克己利他、善念待人。西方思想家認為這種行為是為人的人性表現,中國思想家稱這種人是「正人君子」。

還有一種人以信仰為重,注重淨化心靈,主張修煉人生。這種人認為人有善良的先天本性,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在生命的歷程中,世間只是短暫的停留,不應在此迷戀流連,要通過修煉返本歸真。這種人按正法正道要求自己,修煉自己,精進實修,境界不斷昇華。西方思想家認為這種行為是人的神性表現,中國思想家稱這種人是未來的「聖人」、「至人」、「神人」。

人無論做什麼都是給自己做的,今生所為就是未來命運,目前所做就是選擇未來。上述三種人的人生實踐實際上就是通向不同目標的三條人生之路。第一種人走的是隨著道德下滑敗壞的路;第二種人走的是重德向善、福報未來的路;第三種人走的是出世重返天堂的路。釋迦牟尼佛講:「人生只在呼吸之間」,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在生命的長河中,人生只是短暫的一瞬。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轉載自:〈正見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