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4月失業惡化若趨緩 學者憂失業問題遭隱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2日電)繼3月失業率惡化幅度大幅趨緩,4月失業率惡化程度可望更加和緩,不過學者指出,失業率止穩,不代表問題都已解決,仍需小心失業問題遭隱性化,勞動市場才能儘速回復。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表示,急單變短單、無薪假變成新增聘僱,4月失業率應該不致再惡化,但仍擔心失業問題遭隱性化,政府陸續推出促進就業措施,不過多數政府釋出的就業機會,都設有學經歷限制。

他表示,社會存在一群長期失業者,及想工作而未找工作且隨時可開始工作的「怯志工作者」,多數屬於弱勢族群,即便短期失業率改善,這些隱藏性失業者的問題仍然存在。

根據主計處統計,3月長期失業人數(失業逾一年者)為9.8萬人,創民國93年3月以來新高,3月怯志工作者也較2月增加2000人。

辛炳隆表示,弱勢族群因受限學經歷、或因屢次尋職遭挫喪失求職意願,才會變成長期失業者與怯志工作者,政府這波刺激就業措施,無法使這些弱勢失業者受惠。

他提醒,勞動市場是動態隨時在變化,例如因應景氣衰退,今年延畢大學生增加,可避免失業率進一步惡化,但較少大學生投入職場,不代表景氣復甦、失業問題改善。

辛炳隆表示,4月份除觀察失業率變動外,更應進一步觀察勞動參與率、長期失業人數等變化。

根據主計處統計,3月勞動力參與率57.75%,較2月下降0.04個百分點,較去年3月下降0.43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的勞參率也較去年同期下降0.35個百分點。

辛炳隆表示,當失業率不斷攀高、但勞參率卻下降,代表失業問題已惡化至一個程度,失業者喪失尋職意願,乾脆放棄找工作,由失業者轉入非勞動力。

此外,他表示,3月失業率惡化程度雖趨緩,但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仍較2月延長0.6週,無論是否為初次尋職者,失業週數都較2月延長。

他表示,政府應正視上述失業內涵的改變,建議應加入社工力量,主動協助長期失業、怯志工作者等弱勢失業族群,否則失業者恐趨集中化,致弱勢失業者長期面臨失業問題。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則表示,由於失業率為落後指標,即便今年下半年經濟提前反轉回溫,勞動市場恐仍不會太好,僅會慢慢回穩。

陳淼表示,失業率恐仍會升高,需要靠政府政策介入,藉由提供就業指導、在職訓練等,把失業者的待業時間縮短、提升就業穩定度,則可望加速改善勞動市場。

財經官員表示,失業率為經濟發展的落後指標,目前政府推動98至101年促進就業方案、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等中長期措施,未來若出現正常工時、加班工時增加,連帶薪資正成長,甚或企業增加雇用人數,勞動市場即可全面復甦。

今年第一季可能是景氣最壞的情況,第二季起可望逐季緩步上升,但真正的復甦恐需等到明年,由景氣回溫反應到就業市場,恐需更長時間才能發酵,政府持續以政策穩定就業市場,將扮演這段調整期的重要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