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前,人工割稻仍十分普遍。割稻時,農夫右手拿鐮刀,左手反握稻叢,然後彎下腰身,膝蓋微屈,以鋒利的鐮刀割斷稻稈;並且於連割數叢後,才放下手中稻稈,讓其他同伴拿到「機器桶」上,進行稻穗與稻稈的分離作業。因此,收割最是農忙時節,也是最辛苦的時候,一整天下來,腰稈都挺不直,是常有的事。
而且,收割工作必須趕在數天內完成,之後還得曝曬稻穀,然後貯存,因此必須快速地割稻。每當左手反握稻叢時,並無法看見食指的位置,所以,割稻新手常會割傷食指。於是,新手上路就會套一個護指,避免割傷。
在工業時代以前,護指都是農人自己以藤皮編成的,之後才有工廠生產的鋼絲護指。這二件護指,一藤一鋼絲,正是台灣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的見證。
本文轉載 台灣文化園區部落格://blog.nownews.com/taiwanox/
圖文版權歸台灣文化園區所有,請勿複製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