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謝武雄報導﹞「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燕子是台灣最常見的候鳥,許多人見怪不怪,但在桃園縣大溪鎮,燕子卻是鎮民的吉祥鳥,10年來的轉變讓大溪人從排斥、討厭燕子,到張開雙手歡迎燕子,如今燕子已經成為大溪人生活的一部分,張清萬絕對是幕後推手,更是人與動物和平共存的最佳見證。
捕捉燕影 張清萬扮推手
原本大溪地區的燕子大都居住在大溪橋下,街頭住家的燕子並不多見,但在10年前街頭燕子突然大量增加,經張清萬調查才發現,原來是大溪橋斷裂,讓燕子四處紛飛,燕子突然增多,也引起民眾緊張,以為是不祥預兆。
張清萬向當時的鎮長曾榮鑑建議,可以藉此發展大溪特色,也獲得曾榮鑑支持,張清萬立刻進行宣導及田野調查,發現民眾因為排泄問題不喜歡燕子,開始的時候則是建議在鳥巢下墊報紙或木板,慢慢解決鳥類排洩問題後,民眾也發現燕子會吃蒼蠅、蚊子,家裡的害蟲也減少許多。
除了宣導燕子是吉祥鳥類外,張清萬也利用下班時間調查大溪鎮所有燕巢分布狀況,雛燕生產情況,並拍照作成紀錄,每年春天燕子飛來後開始築巢、生子,都成為最佳生態教育。
如今大溪的燕子大都分布在市區康莊路、慈湖路、民權東路等道路,春天飛來築巢後約1個月就生下第1胎,5月下旬生第2胎,每胎可以生下3到6隻雛燕,到了8月底就會飛到菲律賓過冬,第2年春天才會重新回到老巢,只是長時間飛行讓不適者被淘汰,如今大溪燕子都維持在1萬2000隻上下,張清萬也認為這麼多數量和燕巢數量飽和有絕大關係。
春天燕來 大溪迎吉祥鳥
大溪鎮公所調解委員陳寶印和張清萬結識已經20多年,他眼中的張清萬是做事情一絲不苟,務求完美;為了拍攝燕子的照片,張清萬常常坐在6尺高的鋁梯上拿著長鏡頭的相機,一待就是2、3個小時,連母燕餵食雛燕的鏡頭都能夠十足掌握,說張清萬是大溪鎮燕子達人可說是實至名歸。
張清萬做事情一絲不苟的態度,也充分從他所做的田野報告看出端倪,這份調查報告,不僅詳細記錄所有大溪鎮燕巢的位置、大小、連燕子每年飛回來的時間,每胎雛燕數都有詳細的紀錄,讓人看了嘆為觀止,許多民眾喜歡他拍攝的燕子,他也會免費沖洗大型的照片給對方留存。
這幾年來大溪鎮民已經接納燕子,視燕子為吉祥的鳥類,使得張清萬的工作也輕鬆很多,只要利用下班時間到處走走,老百姓就會主動告訴他燕子的各項資訊,燕子也拉近人跟人之間的距離。
燕巢增高 見證大溪歷史
燕子雖然是最常見的候鳥,但仔細觀察生態仍然大有學問,例如,燕子在居留期間,平均會生2胎,每胎3到6隻雛燕,雛燕只要3個星期就可長大自力更生,燕巢裝不下的燕子,只好跑到電線桿睡覺,每年夏天,大溪街頭電桿擠滿了燕子,燕子睡覺時還會朝同一個方向,場面相當壯觀。
此外,大溪的燕子當中,有九成是最常見的家燕,牠們是候鳥,每年的3、4月份來到大溪,在農曆6月24日關聖帝君誕辰,大溪街頭有隆重的慶祝儀式,鞭炮聲會嚇走一批家燕,第二批則會等到8月底才陸續離去。
但仍有一種赤腰燕的燕子是留鳥,也就是說牠們一年四季都留在大溪,赤腰燕有一圈黃色的環,不仔細辨識是看不出來的,但赤腰燕的巢是葫蘆形相當好辨認。
一般新的燕巢高度約10公分,由於燕子有認巢的習慣,每年燕子回來後,回到月眉地區啣黏土和著口水築巢,也有確定地盤的意味,因此燕巢每年會增加2公分的高度,目前大溪鎮已有燕巢高度達到38公分,也可以看出燕子在大溪的歷史。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