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行政院:CT、MRI昂貴檢查年增10% 政府推影像傳輸中心
【大紀元5月16日訊】(據中廣新聞徐韻翔報導)統計發現,國人接受電腦斷層造影 (CT)、磁振造影 (MRI)體檢人數以10%的速度成長,光是一年就花費健保資源至少80億元,中央健保局表示,民眾所做的重要檢查,會登陸在健保IC卡中,讓醫師門診時可掌握,未來將研擬建置「文字索引檔」中心、「影像傳輸」中心等服務,讓病患檢查結果,更詳盡方便分享給各醫療院所取得,避免患者每跑一家醫院又得重複檢查,浪費醫療資源、也不便民。
依據中央健保局統計,目前全台CT數量為307台,MRI有95台,醫院必須經衛生主管機關核可才能購置。統計發現,去年,國人共有101萬9000人次使用高貴的電腦斷層 (CT)檢查,一年下來,總共花去健保54億元,與前一年相較,大幅成長9.8%,核磁共振 (MRI)的檢查更昂貴,一次要價約萬元,去年,共有35萬人次拍攝磁振造影,花掉健保34億元費用,比前一年又大幅成長10%,兩項檢查加總,佔掉健保至少80億元的資源。
中央健保局醫務管理處副理林阿明表示,人口老化與癌症人數增加等原因與CT、MRI檢查人數成長有關,而為了提昇相關的醫療品質,國內未來希望建立影像交換中心,此部份衛生署正積極籌畫當中,初期會針對CT與MRI建置病患的「文字」索引檔中心,「病患在各家醫院接受CT與MRI相關檢查後,如果未來就醫醫療院所有需求,便可上網調閱查詢,但重要的前提為必須保障病患隱私安全,若需調閱,必須經過病患同意」。
林阿明說,未來索引檔機制成熟後,能夠進一步建立影片影像的傳輸交換中心,將所有相關影片集中在中心資料庫中,讓醫療院所索取,屆時便能夠降低重複利用、浪費醫療資源的情況發生。
電腦斷層造影 (CT)、磁振造影 (MRI)是昂貴的醫療檢查利器,CT是藉由放射線掃瞄顯影,可找到半厘米大小腫瘤,並分辨良惡性,MRI則能呈現多方向切面影像,包括腫瘤、退化、萎縮以及損傷、發炎、先天性異常等狀況,都能有助診斷。
依據行政院積極推動的六大振興方案,醫療照護白金計畫中的「智慧醫療」開始啟動,預計二年內,研擬將建置影像傳輸中心,區域、醫學中心層級的醫院,建立一個標準化格式,讓各醫院遵循,強迫分享電腦斷層、磁振造影影像傳輸,民眾轉院時,不必再帶著檢查影像奔波,非必要的檢查,也不需因為換醫院還得重複再做一次同樣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