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1日電)最近如果要找排灣族的老獵人可能會找不到了!原來7月小米就要收割了,獵人們必須趕在小米收割前上山打獵,否則,依傳統排灣族習俗,小米收割後,就不能再上山打獵。
這是排灣族讓大自然休養生息所訂下的打獵禁忌,但受時代變遷影響,這樣的打獵禁忌逐漸被模糊及式微,4、50歲以下的獵人已不太遵守,但6、70歲以上的老獵人仍遵守著老祖先們留下的禁忌。
屏東原住民文教學會總幹事朱志強說,排灣族的狩獵季從每年春天3月開始,直到小米成熟收割前,7月,各部落的小米會陸續收割,在小米收割後,各部落開始舉行豐年祭。
排灣族各部落每年的豐年祭約在農曆8月,大多數會在中秋節舉辦,但近幾年配合暑假,屏東各排灣族部落的豐年祭大多選在國曆的8月15日左右舉辦,連霧台鄉魯凱族也選在此時舉辦。
在豐年祭中,獵人所捕捉的山豬是獻禮之一。
朱志強說,傳統的排灣族習俗獵人狩獵的方式有圍獵和陷阱兩種,圍獵是全村的男性都到山上,從森林的外圍將動物驅趕到森林的中間,進行圍捕,不過,這種方式在日據時代就被日本人禁止,日本人禁止原住民帶獵槍等武器,整部落的狩獵行為日據時已不再見。
另一種狩獵方式是製作陷阱,一直到現在還在延用,獵人在地上挖洞,並以繩子製作捕捉的陷阱。
朱志強說,排灣族上山打獵的主要動物是山豬、山羊、山鹿和山羌,這4種吃草的動物在排灣族裡被稱為SACEMEL,被排灣族視為珍貴的動物,因為肉好吃。
朱志強說,現在獵人上山仍然以捕這4種動物為主,獵人們捕到動物,大多自己食用,在排灣族裡,獵人會把獸骨掛在門口,所掛的獸骨越多,就表示是族裡的武士。
魯凱族以頭飾配戴百合花來標識獵人所獵山豬的多寡,在魯凱族裡,獵人稱為「英雄」,朱志強說,這點排灣族和魯凱族有所不同,排灣族以獸骨來識別「武士」。
朱志強說,排灣族獵人獵到山豬回到村子時,會以呼叫報信,此時村人也以呼叫回應,村裡的小男孩會奔跑到村口迎接,第一個前去迎接獵人的男孩可以得到山豬的一隻腳做為回饋。
朱志強說,在排灣族的狩獵文化裡有許多的禁忌,不過,年輕一代的獵人多已不再遵守,現在的狩獵多已是個人行為,和部落習俗越離越遠了,但是老獵人們還是遵守著這些禁忌和文化。
排灣族的年輕人已不再打獵,目前排灣族只有40歲以上的人還打獵,為了讓老祖宗的習俗能夠傳承,屏東縣原住民文教學會有時會舉辦狩獵活動,教導小朋友一些排灣族傳統的狩獵禁忌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