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童到老頑童 書法家曾臥石一揮而就
「希望能寫出愉悅亮麗的作品,其餘的,就留給他人去評斷,若猶有爭執,則交由上帝去處理。」
從車水馬龍的街口彎進巷子,整個環境一下子靜了下來。巷弄兩旁約有十來戶尋常住家,不是高級花園別墅,也沒有什麼華麗裝潢,但中間幾家門口紅底、黑字毛筆寫的春聯,格外亮麗,從老舊的水泥牆面,散發出爽朗的氣息。
仔細一看,聯上的字句都饒富特色,例如一家製衣店的聯句是:「手揮巧剪圖花,心畫精裁樣款新」;還有一家賣口罩的寫著「人人有口罩平安」。簡簡單單幾個字句就讓書法、文學貼切地溶於生活。
中間有一家掛著「省心堂」的,就是書法家曾臥石的住處了。這幾戶人家的春聯都出自於他的巧思妙手,那不但是他敦親睦鄰的藝術創作,還使一條平凡都市巷弄,煥發出不凡的文人風趣。
書法神童 承傳國學根基
出身書香世家的曾臥石是曾子後裔,父親是日據時代教漢字的老師。或許是這個緣故吧,他在書藝上擁有過人的天賦。當他還是一個四歲的小孩童時,就能手握大筆,懸腕揮毫,真、草、隸、篆,筆筆沉著有力,字字靈動如意,而且左、右手執筆都可信手捻來,一揮而就。
五歲,曾臥石在家鄉台南民教館舉辦義賣個展,成了府城的知名人物;六歲,他應邀參加在台北中山堂舉辦的「紀念光復書畫展」,創下最年輕的藝術家在中山堂展覽的紀錄。書法名家曹秋圃參觀之後,甚為誇獎,親自為他題下「具有宿慧」的評語。
從此「書法神童」的美名傳遍台灣書藝界與府城鄉里。
年幼就享負盛名的曾臥石,走過一甲子書法鑽研、創作的歲月之後,人生與書藝都跳脫繁華,擁有更多真淳與自然。
雖然曾臥石不願多談孩提時代這段輝煌的經歷,而當時的啟蒙老師蘇子傑對他卻影響深刻,令他緬懷至今。他說:「蘇老師寫字時總是端坐、懸腕,點畫結構四面八方都很完整,而且運筆自然從容,很正統,沒有奇奇怪怪的作風。」
父親則培養了他深厚的國學基礎。父親曾學行是漢學老師,因此曾臥石從小就對漢文的音義字句耳濡目染。他回憶道:「當時我還很小,母親帶我出門時總是嫌我吵,嘴巴停不下來,因為我每看到店家的招牌都會大聲唸出,然後解釋那些字句。」稍微長大之後,曾臥石學識日漸豐富,已經能和父親到鄉下教漢語,當起小老師來了。
對漢字的熟悉和特殊情感,使得曾臥石在書法創作上,非常重視文字的來源、典故和內涵。「例如篆字,不是單純地從現在的字型筆畫,想當然耳的改成篆體的寫法,這樣就可以說是篆書;很多字有古時候的寫法,蘊含很多意思在裏面,這些都要去學習認識的。」
曾臥石在汶萊弘揚中華書法。
作客南洋 推動書法教育
因為曾臥石名氣實在響亮,學校的老師都自認沒他書法寫得好,所以不好意思再指導他,因此大部份時間,他只能靠自己摸索。即便如此,他的書法功力仍與日俱增,一九六七年,二十五歲的曾臥石獲得中國書法學會第一屆青年會員書法展覽的特優第一名。
一九七三年,曾臥石因為工作的關係,舉家前往南洋島國汶萊。
當時汶萊正好需要書法專業人才來培育當地的書法老師,這位來自台灣,擁有一身筆下功夫的曾臥石成了最佳人選。當地的文化、教育單位經常請他前往演講、指導或擔任評審。其中,他每星期前往南部詩利亞的學校擔任書法指導老師,而且是由中華學校董事俞慶在親自接送。
那時汶萊也有一些從台灣、金門、潮州、海南來的書香世家子弟,他們的書法都有不錯水平,但都是各自弄墨,沒有書會、組織共同切磋研究。後來,曾臥石應聘「漢唐書道」書會顧問,在他的主力策劃、推動下,「漢唐書道」於一九九一年舉辦首次展覽。
曾臥石回憶說,當地要辦展覽並不容易,一方面缺乏質量比較好的文房四寶,也沒有裱褙店,得送到馬來西亞裝裱。「但當時年輕,而且有這樣的熱情,所以就做起來了。」
曾臥石前後旅居南洋近二十年,於一九九三年回到台灣。身為一名藝術家,他認為這段在異鄉傳播、發揚中華文化的經驗難能可貴。也由於曾經親身從事文化推廣,他對於目前台灣政府在推動書法藝術上的不足,深感遺憾。他說:「中文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特別是用毛筆書法把它呈現出來,很可惜,政府不重視。」「政府不做,我們自己做嘛!」曾臥石的感嘆中,還流露出年輕時代的豪情。
曾臥石在書法展覽中解說歷代名作。
開班授課 從古帖中印證
頂著神童光環的曾臥石,並未迷失於美名的掌聲中,回到台灣之後,曾臥石不斷在書藝上鑽研、創作,不斷有新的作品產生,他多次應邀參展或舉辦個展,台北、台南、高雄、澎湖、雲林、嘉義,整個台灣從北到南甚至離島,都可以看到曾臥石的書法。
書法名家王壯為稱曾臥石的書法「從容安穩」;另一位名家朱玖瑩讚他「自有格調」。他於一九九四年應邀參加第一屆亞洲書法交流大展,同年參加台北國際書法邀請展。由於書藝受到各界肯定,一九九五年後,他還多次擔任美術展中書法類的評審。
談起書藝,曾臥石強調書法要能創造出自己的東西,「不要寫來寫去,只會死板地臨摹。」但是,他繼續說道:「創作要有內涵。就以畫圖來說,一個天才,如果沒有基本功訓練,偶爾或許能畫出好東西,但是,很難能得到好東西。」
作為一個被視為天才型的書法家,曾臥石重視傳統功底的訓練。「有很多書家想突破傳統,刻意把墨色耍得很奇怪,其實如果不是字的本身線質佳、結構美,即使是顏色上有變化,也是不耐看。」
除了書法鑽研、創作外,曾臥石也開班授徒。跟曾臥石學書法已經六年的高中老師吳尚柔表示:「曾老師最大的特點是,不會要求學生跟他一模一樣,而是依據學生特點讓學生發揮,再從古代法書字帖中印證。」他說,他帶習作給老師批改時,老師都會從筆畫線條開始,然後進到整個字的結構,再到整體章法,又回過頭來,再從每個單一筆畫,一遍一遍,不斷對照古人法帖。「因為每次來都會看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每星期都來。」
年幼就享負盛名的曾臥石,走過一甲子書法鑽研、創作的歲月之後,人生與書藝都跳脫繁華,擁有更多真淳與自然。
率真幽默 老翁返本自然
隨著年歲增長,曾臥石在筆墨世界,已經超過一甲子,由於個性直爽、幽默,近年來「老頑童」之稱不逕而走。
對此,他舉了一段經歷來回應。他說,有一次他曾受邀到中國大陸參加大字書法展,由於時間緊迫,寫下「腕底風雷」之後,把章蓋反了。有一位參展的書法家看著他的作品,發現了這個錯誤說:「這章怎麼蓋錯了!」當時曾臥石正好站在他身旁,幽默地說:「我想呢,印章剛蓋好時,一定是正的,但因為『風雷』太大,把他吹反了。」說完與那位大陸書法家相視而笑。
與曾臥石有十幾年交情、「懷雅文房」筆墨莊的負責人郭惠雅表示:「曾老師說話很直,但他的論點其實都有他的道理,只是言詞上比較直接。」
曾臥石世交,從小和他一起長大的畫家楊智雄則透露,曾臥石其實是很有家教素養的讀書人。他舉例說:「我還記得很清楚,那年他大概十二歲,有人慕名向他求字,他可能覺得自己是晚輩,所以和那人打招呼時,九十度地向他鞠躬,他年輕時就是這樣的。」
楊智雄繼續說道:「有人覺得他玩世不恭,那是他現在年紀大了,把這個圈子中的名利看得比較淡了,不想那麼認真造名了。」
曾臥石在其作品《六十回顧選集》的自述中寫道:「希望能寫出愉悅亮麗的作品,其餘的,就留給他人去評斷,若猶有爭執,則交由上帝去處理。」相對於那些汲汲求名的藝術家,年幼就享負盛名的曾臥石走的路恰恰相反,是跳脫榮華美名,享受更多自在的路。他說:「談名聲,我小時候就很出名了。太在意名聲,反而把自己束縛了。書法創作就是要自然,放開懷抱,而且是真正有水準,若沒有水平,就算現在擁有再高的聲望,以後也都留不住。」
最後,曾臥石指著滿屋子的書法作品和書籍、筆墨紙硯說:「這就是我最大的財產。我的生活就是書法創作、教教書法篆刻,到各單位推動書法,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曾臥石作品。
曾臥石作品。
曾臥石作品。
(//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