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屏東報導)民國40年,那個台灣普遍貧窮、醫療缺乏的年代裡,只有台北、台中有精神病院。當時有一位年僅25歲、有著慈悲胸懷的精神科醫師,不忍病患及家屬舟車勞頓、南北奔波,特別南下在台南、屏東租屋開設精神病院,他就是去年甫獲醫療奉獻獎,屏東養安精神病院院長陳鵬飛。
「精神病患的家庭大都是很困苦、很貧窮的人,實在很可憐。」自幼家中很窮的陳鵬飛就讀夜校時,白天在台中靜和精神病院擔任醫療助手,看到比自己更困苦的精神病患家庭,便立志要成為一名醫生幫助患者恢復安定正常的生活。陳鵬飛靠著自讀,刻苦努力,於23歲考取醫師執照,25歲即與哥哥2人在台南開設精神病院,2年後獨自來到屏東開設了高屏第一家精神醫院。
有過貧困生活的陳鵬飛,更能體會病人家屬的難處,因此經常「收個意思」或分文不取治療病患。陳鵬飛表示因為當時醫藥不發達,有許多精神病患的家庭因怕病人「亂起來」無法控制,常將病人關起來,所以只要有人告訴他哪裡有病人被關,就去把病人帶回來治療。他說:「再遠我也去!恆春、台東、花蓮都曾去過很多次。」
令陳鵬飛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大約民國45年在屏東萬巒五溝水,有一位30多歲的精神病患被關了18年,陳鵬飛從報紙得知後,便趕去將她帶回診所免費治療經過半年,昔日的「瘋女」恢復健康,出院了。再有,屏東車城有母、子、孫三代,同時患精神病,陳鵬飛二話不說照顧他們的生活,直到治療結束。
「我不是名醫,但期許自己作一個有耐心的良醫。」陳鵬飛58年來,為了病人的信任從不間斷看診,即使去年由於長期辛勞導致腰椎突出無法久坐,仍然堅持每天門診2個小時。陳鵬飛從病人臉上即可判斷其病症與性格,他笑著說:「有病人要我送他一張照片放在家裡,因為他說,只要看到我,病就好一半。」
今年83歲生性儉樸的陳鵬飛常穿著一件200元的襯衫,深受到父親樂善好施的影響,多年來捐出數億善款,不將財產留給子女。他熱心公益、實事求是,加入屏東扶輪社50年來,參與每星期例會從不缺席,2千600多次會議每會必到,就連去年腰椎手術住院,都坐輪椅前往開會。陳鵬飛說,既然參加就要去瞭解,這樣才能真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面對緊張、忙碌、不景氣的社會,有愈來愈多憂鬱症患者。「要知足,心不要太大,生活要正常,健康最重要。」陳鵬飛表示精神疾病與環境、情緒及外來刺激極有關連,個性內向比較難治,因為煩憂都悶在心裡;有些妄想症病人頭腦都很好,表面看不出來;還有幻聽,老覺得有人要害他;現在醫療很進步,建議家屬一定要將病人送醫住院或藥物治療。(//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