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9日電)歷經13年的努力,台灣今天獲邀成為世界衛生大會 (WHA)的觀察員,衛生署評估,防疫及食品安全等 6項通聯機制及其技術性會議,將是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活動的重要工作。
衛生署國際合作處長楊哲銘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的途徑之一是由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發邀請函,觀察員不具有世衛組織會員的投票權、選舉權,也無法取得機密資料等優先權益;除此之外,世衛組織的活動,例如世衛大會,觀察員均得參與及列席發言,並取得非機密的資料。
世衛組織活動頻繁,會員與觀察員感興趣的項目各有不同,衛生署擬定 6大通聯機制及其技術性會議,包括:國際衛生條例(IHR)、國際食品安全網絡(INFOSAN)、全球疫情警報與反應網絡 (GOARN)、結核病夥伴網絡(STOP TB PARTNERSHIP)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國際反偽藥工作小組(IMPACT),做為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活動的重要工作。
楊哲銘指出,台灣並非世衛成員,今年1月底,世衛組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來函,將台灣納入適用IHR的對象,衛生署在日前完成納入IHR的要件,這是台灣參與世衛的重大突破,但是其他5項世衛通聯機制,目前仍無緣直接參與。一旦台灣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楊哲銘指出,「目前無法確定台灣在其他 5項通聯機制的實質參與程度,是否比照台灣參與IHR一體適用」,一切仍是未知數,仍待觀察。
他指出,世衛大會現有教廷、馬爾他騎士團、巴勒斯坦、國際紅十字會、紅十字會及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國會聯盟等 6個觀察員,所參與的世衛活動形式及其程度各異,台灣若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國際衛生活動,也必須事先洽談如何參與以及參與方式。
此外,面對新型流感全球大流行的威脅,世衛組織號召全球採取防疫對策,楊哲銘說,這是發展中的大型計畫,各國仍有歧見,台灣若有機會,也應該發表看法及貢獻自身的防疫經驗。
他強調,台灣爭取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的過程,有其政治爭議的一面,然而,實際參與技術層面,「自主尊嚴」、「務實彈性」仍是最高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