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甘泉養生(25):關於死亡(中)

甘泉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佛法所謂業力,就是由我們自身的行為、言語、心念所轉化的能量形式(行為、言語、心念都具有能量)。這種業力,與各種形式的能量一樣,也是不滅的,並且將永遠伴隨著自己。

至於業力所必然導致的「果報」,其實與物理學中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是一致的——凡「作用力」都必然有相應的「反作用力」。由此,佛法關於「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說法,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如果有人對上述「三世」之說不屑一顧,那麼,就讓我們再按照現時流行的「生命一次論」來作些探討吧。

任何一位正直的社會學家和倫理學家,都不會否定奉獻對於社會和人生的積極意義。任何一位稍有理性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愛心,而愛的本質正在於奉獻。

奉獻是利他的,但人們是否想過,奉獻同時也是利己的(這裡指於己有益)?人們往往認為,奉獻是純粹利他的,只有當利他的行為得到回報的時候才是於己有利的。這種看法,實際上是把「利他」與「利己」放在截然對立的位置上了。

正是這種錯誤看法的長期流行(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看法不僅在普通老百姓之中廣為流行,並且在許多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倫理學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家之中也同樣廣為流行),導致了道德教育和社會道德建樹的失敗。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既然把「利他」與「利己」放在截然對立的位置上,就無法將二者協調一致地融為一體。這樣一來,當強調「利他」的時候,就提倡「無私奉獻」、「捨己為人」;而當需要以物質利益刺激人們積極性的時候(實質上強調了「利己」),則往往有意無意地漠視了奉獻,甚至助長了損人利己。

像這樣在兩個極端上跳來跳去,怎麼能夠自圓其說呢?既然無法自圓其說,這道德教育和社會道德建樹又怎麼可能真正取得成功呢?

可見,惟有將「利他」與「利己」協調一致地融為一體,才能夠使道德教育和社會道德建樹真正取得成功。

那麼,究竟「利他」與「利己」是不是協調一致、融為一體的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具體內容,我在《論「太極和諧原理」》一文中作了充分的論述。我對這個原理的表述是:「在一個統一體之中,凡是有利於對方的,便有利於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利於自身;反之,凡是有損於對方的,便有損於整體的和諧統一,也就必然反過來有損於自身。」這個原理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闡明對立雙方根本利害的一致性。@(//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