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個展報導

【水彩行家】追求形靈合一

程振文的水彩世界
程振文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

沿路跌跌撞撞,一心想更接近水彩的自在國度;深信,在不求奇也不浮華中,依然可以在平凡靜謐中尋獲生命舞動的旋律!

習慣如此~


拾荒者

花之舞


【主題平凡】
吸引我的,總是身邊熟悉的的人事物與景,如水果、鄉間花鳥、貓狗、林間蕨類、廟宇雕刻、老桌老櫃、拾荒人、老阿嬤……;他們曾經觸動我的心,所以值得去表現去細讀!創作,本該記錄生命的點點滴滴、在平凡中體悟禪意才有意思,而非只為藝術而藝術。

【追求光與空氣感】
喜歡透過層層疊染,營造出光的揮灑與時空的氛圍,如白雪般的油桐花、舞動的花瓣、迎光的古建築、成群的柿子、窗前的逆光黃花、望著門外的人……。


五月雪


【投入細心刻畫】
透過適度地細膩描繪,試圖營造作品焦點,讓視線凝視駐足,如阿嬤的金耳環、薄如白雪的油桐花、帶粉帶斑的秋柿、菩提樹的枝葉與種子、乾皺起伏的石榴皮、水漬斑剝的舊牆、以及痕紋縱橫交錯的老木桌……!

【探尋色彩關係】
期待用色高雅、不俗不膩,吸引目光;微妙的灰階中,散發出淡淡的綠、藍、紫、橙…..。

【變化作品規格比例】
相同比例尺寸的紙張,會讓我心煩,所以喜歡把紙裁成正方、橫幅、長軸,感覺面對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情境。


收成


【變化畫法】
固定的程序與方法,會讓自己疲乏,所以想一些新鮮的方式,讓心活絡,刮、磨、洗、刷、甩、噴、印……樣樣都來。

【最佳觀眾】
我久看自己的作品,尋覓每張特有的意境。

這麼認為~
【開眼界】
多向大師學習,畢竟繪畫是一種語言,藉由大師的經驗,開啟自己的智慧,讓繪畫上的表現更貼近內心的感動。


秋柿

秋柿[1].局部


【獨一無二】
藝術並沒有對錯之分,要深信,自己若能一生誠心投入,自然可以明心見性,散發自己獨特的芬芳!日久,風格自然形成,自信是圓夢的開始,過度迷戀技巧,容易讓文辭華麗,卻言之無物。

【無始無終,享受當下】
能喜悅、積極的創作,是最美最可貴的;千萬別嫌棄現在的稚拙,每個階段都蘊藏未來的能量,喜樂的心才是創作的本意。

【藝術既生活】
先打動自己,方能打動觀眾!創作的源頭是生命中的感動,畫畫之餘,千萬別忘了好好地生活!擁有豐富的生活體悟,佳作才會一一出現。


菩提本無樹[1].局部

菩提本無樹

(圖文由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提供)(//www.dajiyuan.com)<--ads-->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蓋德克解釋,戶外寫生有一個挑戰,就是看到的風景有太多的細節令人不知從何下手。摩爾教他如何將場景分解為簡單的圖形來找到繪畫的焦點,然後學習場景構圖的明暗變化(value,即明度)。剛開始的時候,蓋德克限制蓋德克只能用黑色、白色和灰色來調色,用明暗來描繪形體。
  • 德拉克洛瓦熱衷於描繪異國帶有充沛情感的場景,以此凸顯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張力。這些元素充分體現在他對大型貓科動物(特別是獅子和老虎)的描繪上。在他整個職涯中,他都在觀察這些貓科動物,了解它們的習性,然後運用各種媒材捕捉貓科動物威風凜凜的一面。由此創作出知名的藝術作品也都成為他的傑作。
  • 幾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試圖釐清關於荷馬的真相:是否真有這樣一個人?如果有,這些著名的故事是否源於他的創作?他的神話故事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這些詩作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還是不同作者原始素材的累積,仍是有待商榷的問題,但大家都達成共識:這些詩最初是在希臘文字廣泛發展之前,於公元前7、8世紀之交的某個時候創作出來並口耳相傳的。
  • 至今馬鈴薯與黑麵包仍是東歐人的主食。事實上到了18世紀末,馬鈴薯已成為「富人和窮人餐桌上每餐的常備菜餚」。馬鈴薯因其多功能性和可用於許多不同菜餚的特質而越來越受歡迎,到今天仍是德國人餐桌上不缺席的主食。
  • 1582年,卡拉奇(Carracci)家族的三位成員——阿戈斯蒂諾(Agostino)和安尼巴萊(Annibale)兄弟及其堂兄盧多維科(Ludovico)共同創立了第一所強調寫生的重要藝術學院:啟程者學院(Accademia degli Incamminati)旨在藉由重新研究大自然來復興古典傳統,以矯正樣式主義(Mannerism,又譯:風格主義、矯飾主義)對藝術界的不良影響。他們重新提倡寫生,並從自然形態中尋找靈感,而非單純模仿前輩大師的作品。
  • 克拉克森‧弗雷德里克‧斯坦菲爾德(1793─1867年)是浪漫主義時期多產的藝術家。他的職業生涯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光亮派畫家(luminist painter)弗雷德里克‧埃德溫‧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相似。然而,斯坦菲爾德在建築、波濤洶湧的海洋與航海相關細節的表現上獨樹一幟。
  • 《牧人來拜》為卡拉瓦喬的大型作品畫上了完美的句點——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讓觀眾洞見這一場景,這是其他畫家從未做到的。
  • 《野外景觀》(A Wild Scene),托馬斯‧科爾於1831至1832年間創作。油彩、畫布,130公分×194公分。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收藏。(公有領域)
    藝術家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1801年出生於英格蘭東北的工業區,年輕時移民美國。他發現這裡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桀傲不馴的荒野國家。於是,他以精湛的光線處理、構圖和空中透視,捕捉了美國荒野的壯麗景致。
  •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905年)是19世紀法國學院派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現代人們把他的作品稱作是:「美的標準」。歷經一百多年的歷史變遷,無論各民族習慣和文化怎樣差異,人們到了布格羅的作品面前,讚歎的語言「真美啊!」和一百年前是一樣的。時代在前進,對「美」的感受卻是不變的。人類心中有一種永恆的「美」的標準,通過藝術作品而產生共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