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27日電)台灣教育部推出的「培育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今天在立法院引發朝野立委批評政策方向錯亂,「目標差很大」;教育部表示已盡力調整,會嚴格把關。
立法院社會福利與衛生環境委員會今天邀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主委王如玄、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列席專案報告「就業及人力加值博覽會辦理情形」並備質詢。
曾在教育部任職多年的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趙麗雲表示,她看到教育部的計畫只有促進就業、缺乏人力加值思考,把勞委會、青輔會該做的事都拿來做了,「信心都快崩盤了」。
趙麗雲指出,3月14日發行的英國經濟學人期刊指出,舊工作不再有新機會,所有勞工必須轉向新職業;廣達電腦創辦人林百里也呼籲電機系所學生轉系,都透露出產業應朝服務業轉型。不過,教育部的政策卻只有「人力加值」目標,推出總數4萬2200個名額的人力加值進修課程補助,至今卻只有700多人報名,顯示教育部政策邏輯有問題。
她還說,政府舉債救經濟、救失業,必須讓未來的人才有償還債務能力,但所謂的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卻是讓新人才投入舊職業,舊人才可能因此失去工作,這不是真的救失業,「政策看不到未來」。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陳亭妃、管碧玲則批評廠商到教育部網站登錄的大專畢業生職場實習缺額灌水,很多根本沒有跟大專院校合作,甚至還有包括日月光、技嘉、廣達、燦坤等多家知名廠商,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都有裁員紀錄,也利用這次機會徵實習員,她們質疑這項政策不但沒有促進就業,反而圖利廠商。
林聰明回答指出,因應未來產業發展,各大學新開設或企業委辦精緻農業、醫護、生技、綠能、觀光及文創產業課程共1329門,開設的職業訓練課程也有588門,預計可訓練1萬1530名專業人才。
至於飽受批評的優質人力促進就業計畫,林聰明說,實習員媒合後、上工前,教育部會與勞委會就企業勞保、勞動條件等嚴格審核,不會圖利特定廠商,他強調,廠商上網登錄職缺不代表就會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