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名句中的人生

【名句中的人生】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58
【字號】    
   標籤: tags:

我以前寫過許多篇關於鈴蘭和蘭花的詩文。有一天有一位年輕的朋友用開玩笑的口吻對我說:“一種花竟然讓你寫了那麼多的文章,以後再看到蘭花時就沒有什麼好寫的了吧?”然而,不知為何,每當在遍開的鈴蘭花叢中悠然漫步之時,我就會即刻靈感迸發,那些靈感可以輕而易舉的落於紙上化為一篇新的詩文。因此,在人們所說的梅、蘭、竹、菊這花中四君子之中,我感到唯獨與蘭花有一種不解之緣。

其實,在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之中,對於梅、蘭、竹、菊這花中四君子,其態度也都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讀過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可知田園詩人陶淵明對菊花情有獨鐘;看過“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可以理解南宋著名詩人陸游非常欣賞梅花;再閱讀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則可知鄭燮偏愛翠竹;如果說起生性愛蘭的詩人,當屬唐朝的大詩仙李白,他所作的“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幽蘭香飄遠,松寒不改容”在我的心中是一幅極美的畫卷。

李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自幼博學而才氣縱橫,杜甫曾稱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後世的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從二十四、五歲開始雲遊四方,幾乎就是浪跡天涯,四海為家,一生在中華大地上不知留下了多少的足跡,而他那豪放大度的詩作,和灑雄渾的才氣,也成了中華文化寶藏中最耀眼的一部分。

李白的詩作,不只是美在意境,而且還美在它的通俗易懂。有許多古詩,雖然意境也很優美,但是現代人已經無法直接讀懂它的原文,只能憑自己的猜測和想像去感受其內涵。而李白的詩作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即使是在千年之後的今天,仍然讓每一個閱讀它的人都能心領神會。大詩仙在眾多的花叢之中獨愛蘭花,想必有他的理由。

縱觀李白的一生,他的品格也與蘭花有許多相似之處。蘭花生於幽谷叢林,與野艾莠草同生,不居顯位,不與人爭,高風亮節,這與李白的為人處世的態度是相通的。蘭花雖為一小草,但它以自身的香、色、姿、韻給人們帶來了豐富的大自然的生命資訊與嗅覺、視覺、感覺上的愉悅。它四季常青,姿色俊秀,香氣四溢,清雅沁人。人們在數千年的賞蘭過程中,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美學觀念不斷地融入蘭花之中,並且不斷的提升,以致使蘭花成了中華民族優秀品德的重要象徵物之一。

蘭花,作為倍受人們喜愛的傳統名花之一,其葉常青,花潔雅,味幽香,素有“香祖”、 “空谷佳人”、“國香”、“花中君子”等美譽。其生於深山,隱於幽谷,象徵著處困厄而不改其操的大德君子、臨危難而不移其情的仁人志士。重溫詩仙“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的名句,我浮躁的心靈也逐漸變得清靜與祥和。偶爾在幽香清遠的蘭花叢中讀書或漫步,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
(//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自從十六歲一別故鄉,我已經有近三十年沒有回去過。在異國他鄉謀生,歷經重重磨難,每當凝神靜思之時,腦中時常閃現出故鄉的山河。然而,最讓我懷念的景物卻不是青山綠水,而是故鄉冬天的雪。風雪嚴寒的北國景象對一些懼冷的人來講,或許是一種折磨,但是對一些性格樂觀的人來說,相反卻能帶來莫大的樂趣。
  • 唐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一座燦爛奪目的藝術寶庫。尤其是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大氣磅礴,韻調優美。不僅格調豪壯,而且朗朗上口,廣為傳頌。
  • 在我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最難理解的一句古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這是老子《道德經》中開篇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涵義非常深奧,因此在學術界也有好幾種解釋。我也曾經頗有興趣的對各種解釋做過一番考證,我自己當時比較認同的一種解釋是:“道”(道就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發展變化的內在的根本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感悟的,但並不是像一般常人所認識的那樣。
  • 中國古代的聖賢和忠臣義士們通過修身養性,其人品都達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閃爍著真理之光的名言名句,至今仍是激勵人心的寶貴精神遺產。道家始祖老子說過“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儒教始祖孔子則在《論語》中留下了“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名句;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他在《滿江紅》一詞中吟出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那樣氣壯山河的瑰偉妙詩;同為宋朝忠臣的文天祥則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樣氣吞山河的千古絕句;明朝的大忠臣于謙則在《石灰吟》中寫出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那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不朽名吟。與此相比,宋朝名臣范仲淹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宏偉壯舉,然而他在《岳陽樓記》中寫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樣也是一句傳頌千古、膾灸人口的名言。
  • 日出,紅日,旭日,獨木舟,竹子,古風,詩情畫意,海,遠山,倒影,海鳥,水墨fotolia
    古今中外的人類歷史書,是一面無微不見的明鏡。閱讀歷史故事,就可以超越時空,猶如把記錄天下興亡之事的錄影片在眼前重新播放一遍,令人樂趣盈然。歷史書中的內容包羅萬象,因此讀史之人自然也能從中受益無窮。
  • 為人在世,能修德者自然福大。勢大而無德者,必然不能長久。在神佛的眼目中,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好人,好人自有天理護佑,心胸坦蕩,一生平安。位高權重卻又無德的人免不了假公濟私,以權謀私,即使一時能瞞天過海,卻難以逃脫因果報應的規律,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罪惡的陰影之中,最終的結果不外乎身敗名裂。中國的歷史書《史記》中就曾經告誡示人:“道高益安,勢高益危。”這是一句充滿了智慧的哲理名言。
  • 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曾教育我說:“一個人學壞非常容易,學好就難了。一個人學壞之後再想學好就更難了。”可惜那時我的理解能力很弱,未能領會這些話的內涵。長大之後,逐漸的懂得了要做好人有時就必須捨棄自己的利益,而那些世間的壞人卻沒有什麼顧忌,對那些人來講損人利己似乎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德敬天的民族,歷史上的漢唐王朝也曾是聞名於世的禮儀之邦,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道德之風源遠流長。中國五千年輝煌的傳統文化都與道德有關,中華文化就是道德文化。
  • 夏令時結束時,時鐘將調回一小時。圖為示意圖。(Shutterstock)
    將那些想要「利己」的想法先暫放一旁,認清自己現階段有多少容量(包含身體與心理的容量),依照自己的狀態去安排工作,避免失了輕重,辦事也能更快、更專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