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范姜群閔/台北報導〕第二季以來,全球股市一片榮景,雖然市場樂觀看法認為,股市已至築底階段,但過度積極的投資風險仍大,基金業者建議,股市築底階段,基金投資應有三大法則,即投資組合須包括穩健型標的、提高環球配置型基金比重、長線佈局高報酬基金。
近期股市反彈,讓部分投資人認為熊市已轉牛市,甚至將資金投入風險性資產,例如新興市場基金或亞股基金;貝萊德投顧表示,保守型投資人最好仍在投資組合中納入穩健型標的,如投資美國房貸債券的美公債基金,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
貝萊德投顧指出,股市築底階段應持有一定比例環球配置型基金,作為核心投資標的,以掌握逢低佈局契機;然後以定期定額分批佈局新興市場與天然資源的衛星資產,分散投資時點並提升資產長期成長動能。
匯豐五福全球債券組合基金經理人許 勻建議,目前股市雖然春燕有影,但債券部位仍不可偏廢,當股市多頭之時,債券可降低資產波動,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有助於降低投資波動,並依然保持良好獲利。
以2002年股市展開多頭行情為例,如果100%持有股票,雖然報酬率高,但相對地也要承受較大風險,年化波動率高達11.1%;如果將25%資產分配至債券,波動率降低至7.2%,卻仍有1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如果已經衝過頭,投資過多部位在新興市場或亞股基金的投資人,友邦旗艦全球成長組合基金經理人莊志祥建議,至少將三成部位轉到全球債券基金,或兼顧保守穩健和積極債市的全球複合式債券基金,可有效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