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4月18日報導】搶救圖書館系列1(中央社記者李明宗台北18日電)日劇「一公升的眼淚」賺人熱淚,連帶原著詢問度也水漲船高,連上台北市立圖書館網站檢索,「一公升的眼淚」共有18本,但在新竹縣尖石鄉立圖書館,雖然原住民孩子的詢問度一樣很高,但館員何麗佩表示,「我們實在沒錢買」。
不但沒有「一公升的眼淚」,連近年引起閱讀熱潮的一套7集「哈利波特」系列中譯本,在尖石鄉立圖書館也是付之闕如。
尖石鄉立圖書館96年度編列的圖書預算僅新台幣5萬元,97年度則未編圖書預算,但在2007年台閩地區547所公共圖書館(含分館數)的統計數據中,尖石鄉的情況,竟還優於許多鄉鎮公共圖書館。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資料顯示,部分公共圖書館預算偏低,甚至有鄉鎮圖書館已連續三年未編列圖書預算,並有公共圖書館藏的M型化城鄉差距。
經費的缺少,已讓全民閱讀產生重大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統計,2008年香港民眾平均每人每年在公共圖書館借閱8.76冊書,新加坡平均每人借閱9.2冊,日本平均每人借4.5 冊,但是台灣每人平均只借1.7冊書。
看到這樣的數據,連總統夫人周美青都不免呼籲民眾,「經濟不景氣,大家都在精打細算,但是孩子的教育不能打折、停頓,父母親何不多多利用公共圖書館,為自己、也為孩子選擇適合的書刊」。
芬蘭經驗可供借鏡。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波特(Michael E. Porter)公布的國家競爭力調查結果,芬蘭排名第1。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稍後發表的另一項國家競爭力調查也顯示,芬蘭的國家競爭力居第2。
研究顯示,18%芬蘭中學生每天花1到2小時為享受閱讀的樂趣而閱讀,且芬蘭是世界上圖書館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全國共有989個公共圖書館,平均250多人就擁有1個圖書館),也是世界上圖書館利用率最高的國家,每位公民每月至少光臨1次圖書館,平均每年每人從圖書館借20本書。
圖書館法規定的圖書館中央主管機關教育部引用上述數據表示,閱讀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表現。
為改善公共圖書館使用狀況,教育部研擬「閱讀植根與空間改造:98到101年圖書館創新服務發展計畫」,4年共需經費新台幣36億7809萬元,挹注公共圖書館活力再造計畫,建構館藏特色及創新服務與提昇國家書目,但成效如何,仍待觀察。
經費缺乏,人力不足,但蘊藏在台灣社會基層的公共圖書館生命力卻未因此受限,反而激起無限的想像力與能量,給孩子們一個閱讀的空間,營造中國大陸作家余秋雨所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的機會。
系列報導中呈現的故事,會讓人們感受到在公共圖書館閱讀是基本人權,求知的慾望是普世皆然,唯一差別,在於公部門能否提供足夠的資源,讓民眾享受在地閱讀的樂趣,從而提升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