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料理師(11):家庭訪問(上)
家庭訪問,幫助老師更瞭解孩子
下午放學後預定被家訪的孩子全留下來陪老師,我騎著腳踏車,吆喝一聲:「要出發了!」孩子們馬上圍到身邊,物品太多的可以請老師幫忙,小小的車身馬上掛滿了孩子們的書包、便當袋、手提袋,我吃力的踩著踏板,從校門口一出發即引起路人的目光,追隨在我身旁的孩子們笑著說他們就像一群小記者搶著報導大新聞,我說:「是老師變書僮。」
任教二十多年來,每接一個新班級除了先細讀所有學生資料和電訪外,我仍然習慣在任教的一、兩年內找幾次適當的時間,親自到孩子的家中走一趟,家長沒空也沒關係,就由孩子們帶我認識他的住所,即使只是看看在家做功課的地方也行。
剛在中南部的小學校任教時,家長們幾乎清一色全是農人,學區範圍廣,孩子們來自兩、三公里外的村落,家訪日也不必慎重通知,農家生活極為彈性,若父母親不在,也有阿公阿嬤留守。
我騎著機車,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在我前面騎著腳踏車帶路,這些孩子們居住於同村落,彼此熟悉,住家也大都相連,不必看地址也能繞遍每一戶同學家,只有我這位來自他鄉的陌生老師不認識路,鄉間小路每一條都很相似,若沒人帶路肯定繞得暈頭轉向。
教學相長,教學傳承
「家庭訪問」是以前學期中行事曆裡該做的事,後來不知怎麼了?這一項不再出現。剛調入莒光國小的第二年,我常和隔壁班的施老師一起討論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我告訴她班上有某幾個學生學習有狀況,但因孩子年紀較小,缺乏表達能力,常說不清楚問題的所在,我想幫忙卻常越幫越忙。施老師提醒我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時老師要幫助這些孩子,不是光靠電訪可以解決的,有必要更進一步認識他們所居住的環境,這使我更堅決無論如何都要到孩子們的家拜訪一趟。
家訪後果真幫助我瞭解孩子的生活背景,每個孩子都帶著各自的家庭文化,卻在同一個班級學習,認識他們的家庭後我更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他們不會什麼就不那麼重要了。都市型的學校,學生們幾乎都來自雙薪家庭,我會請孩子幫忙代為詢問家長是否同意我前去拜訪,並表示有上班的家長不必特地請假在家等老師。由於我後來任教的班級全是高年級,大部分為鑰匙兒童,有的下課後自己回家,有的上完安親班再獨自回家。
我常安排同一路線的學生,陪老師完成一項偉大的任務,有時學生多達七、八人,有時卻只能探訪兩個家庭,結束後再一個一個沿路送回家。
下午放學後預定被家訪的孩子全留下來陪老師,我騎著腳踏車,吆喝一聲:「要出發了!」孩子們馬上圍到身邊,物品太多的可以請老師幫忙,小小的車身馬上掛滿了孩子們的書包、便當袋、手提袋,我吃力的踩著踏板,從校門口一出發即引起路人的目光,追隨在我身旁的孩子們笑著說他們就像一群小記者搶著報導大新聞,我說:「是老師變書僮。」,孩子們指揮我在巷弄裡穿梭,一路上他們是既期待又興奮,大部分的學生連同學住在隔壁棟也不知道,怪的是他們天天上學、放學從不碰面!
(待續)
摘自:《愛的料理師》教育之友出版社提供@(//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