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霽雲,唐絢、玄年間(公元712—-756年)生於魏州頓丘(今河南省清豐縣)南寨村農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稱「南八」。
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屢建奇功。南霽雲青少年時代勤勞能幹,喜愛學習,平時收工後總要習文練武。傳說他會七十二路槍法,善騎馬射箭,能左右開弓,百步之內箭無虛發。因家境貧寒,不得不棄家外出謀生,後投奔張巡部下被委以重任。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慶緒殺死安祿山後,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統兵30萬攻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睢陽太守許遠向張巡求援。張、南引兵從寧陵向睢陽進發,攻破叛軍防線與睢陽守軍會合。
睢陽太守許遠地位比張巡高,但是他知道張巡善於用兵,智勇雙全,就請張巡指揮守城。叛將尹子奇帶了十三萬人攻城,張巡、許遠的兵力合起來才六千多人,雙方兵力相差很大。張巡帶兵堅守,和叛軍激戰十六天,俘獲敵將六十多人,殲滅敵軍二萬多人,使尹子奇不得不退兵。
過了兩個月,尹子奇得到了增援兵力,又把睢陽城緊緊圍住,千方百計進攻。張巡雖然接連打了幾次勝仗,但是叛軍去了又來,形勢越來越緊急。
一天夜裡,張巡叫兵士敲起戰鼓,號令整隊。城外的叛軍聽到城裡的鼓聲,連忙擺開陣勢,準備交鋒。等到天亮,還沒見唐軍出城。尹子奇派人登上高處眺望,只見城裡靜悄悄的,一點動靜都沒有,就命令兵士卸了盔甲休息。許多叛軍將士緊張了一夜,一倒在地上就呼呼地睡著了。
正在這時候,張巡和雷萬春、南霽雲等十幾名將領,每人帶領五十名騎兵,打開各城門殺出來,分路猛衝敵營。叛軍沒有防備,陣勢大亂,又被唐軍殺了五千多人。
張巡想在尹子奇出陣指揮的時候,射殺尹子奇。但是尹子奇是個狡猾的傢伙,平時上陣,總讓幾個將領伴隨著。他們穿著一色的戰袍,騎著同樣的戰馬,叫唐軍沒法辨認出哪個是主將。張巡想出了一個辦法。有一次,在兩軍對陣的時候,張巡叫兵士把一支用野蒿削成的箭射到敵陣裡,叛軍兵士拾到這支箭,以為城裡的箭已經使完了,高高興興地拿著箭報告尹子奇。
尹子奇剛剛把蒿箭接到手裡,城頭上的張巡看在眼裡,立刻吩咐身邊的南霽雲對準尹子奇射箭。南霽雲這個箭術厲害無比的唐將,他一箭射去,不偏不倚,正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摀住臉,大叫一聲,跌下馬來。張巡下令出城衝殺,又打了一個大勝仗。
尹子奇攻城不成,反瞎了一隻眼睛,哪裡肯罷休。他回去養了一陣子傷,又帶了幾萬大軍,像箍鐵桶一樣把睢陽圍住。城外的兵越聚越多,城裡的兵越打越少。到後來,睢陽城裡只剩下一千六百多人,又斷了糧食,唐軍兵士每天只分到一合米,拿樹皮、茶葉、紙張和著燒來吃。最後,連一粒米都沒有了。兵士們熬不住,一個接一個餓倒了。
情況越來越危急。張巡沒法,只好派南霽雲帶了三十名騎兵突出重重包圍,到臨淮(在今江蘇盱眙西北)去借兵。
駐守臨淮的大將賀蘭進明(賀蘭是姓)害怕叛軍,不願出兵救睢陽。他見南霽雲是個勇將,想把南霽雲留下來作自己的部下,特地為南霽雲舉行一次酒宴,請眾將領作陪。
南霽雲心裡急得像火燒,哪裡喝得下酒。他流著眼淚激動地說:「睢陽的軍民已經有一個多月沒進一粒米了,我在這裡怎能忍心吃飯;就是吃了,又怎麼能嚥得下呀?將軍手下有的是兵,眼看睢陽城陷落,不肯分兵救援,難道是忠臣義士所該做的嗎?」說著,他把自己的一個手指咬了下來,咬得滿口鮮血淋漓,氣憤地說:「霽雲不能完成主將交給我的使命,只好留下這個手指作證,回去也好有個交代。」
參加宴會的官員看了大吃一驚,都用袖子掩住臉,有的忍不住哭了起來。
南霽雲知道賀蘭進明不肯出兵,只好離開臨淮,從別處借了三千兵士回到睢陽。到了睢陽城邊,被叛軍發現,又把他們圍了起來。南霽雲帶著人馬,橫衝直撞,在城下展開了一場血戰。
張巡聽到城外廝殺聲,知道南將軍回來,就打開城門,殺退敵人,把南霽雲和一批兵士接應進城,只留下了一千人。南霽雲把借救兵的情況向張巡、許遠報告以後,城裡的將士聽到借兵沒有希望,都痛哭起來。
張巡和許遠反覆商量,認為睢陽是江淮的屏障。為了保衛江淮,不讓叛軍南下,決心死守睢陽。城裡糧食斷了,他們就煮樹皮吃;樹皮吃完,就殺戰馬;戰馬殺光了,只好捉麻雀老鼠給戰士充飢。
城裡的將士、百姓被張巡的誓死戰鬥的精神激動了,他們明明知道守下去沒有希望,也沒有一個叛逃。
到了最後,全城只留下四百個人,尹子奇再率領叛軍用雲梯爬上城頭,城頭上的守軍餓得連使弓箭的力氣都沒有了。
公元757年十月,睢陽城終於陷落。張巡、許遠、雷萬春、南霽雲等三十六名將領全部被俘。
叛將把他們一個個綁了起來,逼他們投降。他們把刀架在張巡脖子上,張巡冷笑一聲,把叛將痛罵一頓。接下來輪到南霽雲,南霽雲沒有作聲。
張巡轉過臉朝著南霽雲高喊說:「南八(南霽雲排行第八)! 男子漢死就死,可不能在叛賊面前屈服啊!」
南霽雲笑笑說:「張公放心吧。我心裡在盤算用什麼辦法來收拾他們。哪會怕死?」
叛將知道他們都不肯屈服,終於把他們殺害了。
河南節度使張鎬得到睢陽危急的消息,趕快發兵,急行軍趕到睢陽,打退尹子奇叛軍,睢陽城已經陷落三天了。又過了七天,郭子儀帶領唐軍收復洛陽。 由於張巡他們的堅守,睢陽以南的江淮地區才沒遭到叛軍的破壞。
但此時,遭受叛軍斬殺的張巡等36人的屍體已無從辨認,只好「招魂而葬」,並在睢陽城南建起雙廟(雙忠廟),紀念張巡和許遠,以南霽雲配享。之後,百姓因「恨有闕」,將「雙廟」改建為「五王廟」,增祀被叛軍斬殺的雷萬春將軍、在睢陽保衛戰中犧牲的賈賁將軍。到北宋徽宗大觀年間,又增祀了與張巡等一同就義的姚將軍——宋徽宗為順應民意,表彰張巡等6位將領的忠烈之舉,追封張巡為「忠烈侯」、許遠為「忠義侯」、南霽雲為「忠壯侯」、雷萬春為「忠勇侯」、賈賁為「忠濟侯」、姚 為「上公」,於是睢陽「五王廟」被改建為「六忠祠」。
張巡等遇難34年後,即貞元7年,公元791年,唐德宗才下詔安撫殉國者的後代,「詔授張巡男(張)去病涇陽令。許遠男(許)峴饒州司馬。南霽雲男(南)承嗣溫州別駕。顏真卿男(顏)群府河中戶曹參軍。顏杲卿孫(顏)謨左內率府兵曹參軍。旌忠烈之後也」。
在這6位將軍中,有的人籍貫都難以追出——但他們以死捍衛李唐的天下,此時又成為趙宋天下的保護神。
靖康之禍後,宋高宗南渡,跑到明州(寧波)。傳說宋高宗趙構在金兵的追逐下,逃進了寧波鼓樓。在鼓樓裡,他忽見「安史之亂」中因堅守睢陽而殉難的5位將軍——張巡、許遠、南霽雲、姚 、雷萬春(此5人城破殉難,賈賁在此前的戰鬥中不幸身亡)打著旗幟,穿著戎裝,列隊歡迎他的到來。高宗躲進鼓樓後不久,金兵追至樓下,因見蛛網密佈,一片荒涼,以為無人進入,就掉頭搜尋他處。於是,脫逃的趙構下詔封寧波鼓樓為「奉國軍樓神祠」,並在祠內置5位將軍像以奉供仰。
南霽雲的故鄉是清豐縣雙廟鄉南寨村——如今,南寨村的南霽雲祠堂已經荒廢,但因南霽雲後裔的存在,一些事情現在還能說得清楚;但雙廟鄉因何叫「雙廟」,現在卻無人知道,更別說承擔祭祀的雙廟了。
清豐縣雙廟鄉南寨村的「雙廟」,得名無他,只能是這兒曾有過祭祀張巡、許遠的廟宇。
關於睢陽保衛戰,南霽雲的故鄉清豐縣,如今在地名上至少還保存著一個較為完整的「祭祀系統」,但在睢陽保衛戰的故鄉商丘,如今既無「雙忠廟」,亦無「六忠祠」,其「祭祀系統」雖然得以重建,但只有「一忠祠」,也就是張巡祠了。
轉載 正見網(//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