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是修行的場所,少林寺也不應例外。古代的和尚講究的是「掃地恐傷蛄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而少林寺則與眾多寺院不同,舞拳弄棍,除暴安良,匡扶正義。這似乎和出家人的宗旨不附。這裡大有玄機。
少林寺位於五嶽之中岳嵩山之腹地,距河南登封市13公里,太室山南麓。寺因在茂密叢林中而建,所以命名:「少林寺」。《說嵩》稱:「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為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
「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句話稍微有些誇張,但至少說明了少林武術對世界武術影響之廣之深非其它流派可比。少林武術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當不為過。由於少林寺對發展和傳播武術起了重要作用,武以地名,寺以武顯,故稱「天下第一寺」。
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崇信佛教的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傳教依山而建。釋迦牟尼大弟子迦葉的第二十八代傳人達摩踏一葦而北渡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廣集信徒廣傳禪宗之理。達摩被尊奉為中國禪宗的祖初,少林寺也被奉為中國佛教的禪宗祖庭。禪宗六代在少林寺歷經五代,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則傳「悟頓」於廣東南華寺。
佛教中說修煉到不同境界可以達到不同果位。出世間法之後,有羅漢、菩薩、佛等不同果位。達摩修成羅漢,屬於是三界之外最低的層次。儘管如此,達摩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崇高的。
達摩的功夫是非凡的,「一葦渡江」足以說明達摩所展現出來的輕功功夫;「面壁九年」展現出來的是他的超凡定力,當然還有另外的原因。據清《少林寺志》所載,禪宗初祖達摩,本無心於鑽研拳術,只因為長期盤膝靜坐,肢體麻困,不得不經常起身活動四肢,舒展筋骨。據說達摩當初傳下來的有洗髓經和易筋經,以及先天羅漢拳。
到了隋唐時期,少林武術已具盛名;宋代,少林武術漸成體系,具有獨特風格,史稱「少林派」,成為中國武術派別中的佼佼者。元明時期,少林寺已擁有僧眾二千餘人,成為弛名中外的大佛寺;清代中期以後,少林寺逐漸衰落。
歷代帝王對少林寺也十分重視。少林寺鐘樓前有一塊石碑為《皇帝嵩岳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刻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
十三棍僧救秦王發生在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率軍討伐王世充,不幸戰敗。緊要關頭,少林寺武僧曇宗、志操、惠賜、善護、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滿、豐等十三人下山助戰,截斷王世充後路,並生擒王世充之侄王仁則,迫使王世充投降。李世民登上帝位後為唐太宗。唐太宗論功行賞,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餘者「時危卿作將,事定復為僧」。此外,太宗還賜地四十頃,詔立僧兵五百名,容許和尚公開習武。自此奠定了少林武僧的特殊歷史地位。
少林寺山門即是少林寺大門,是一座面闊三間的單簷歇山頂的清代建築。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清乾隆十五年九月三十日乾隆帝游祭中岳廟時,路過少林寺,當晚即以方丈室為行宮。即興題五言詩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
少林武功不但有純正的內功為基礎,更有七十二項絕技而聞名於江湖。少林最注重打好根基,循序漸進,每一位出家的僧人都由入門的武功練起,直到根基打好,才可能被獲許修煉高深的武功。如:入門武功選擇的羅漢拳,則高級武功可以修煉大金剛拳,入門武功修煉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高級武功的修煉速度。最後,獲准進入心禪堂修行,則可以學到少林的高級內功。
歷代也出現了許多有名的武術高僧和俗家弟子,其著名的有:唐代曇宗、唐以後光宗;宋太祖趙匡胤;元大聖緊那羅王、福裕禪師;明覺遠上人、小山和尚;晚明痛禪上人、清代鐵齋、致善、致果、天虹、湛舉、五枚、古輪等。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少林寺一直是以武而名聞天下。少林武僧則成了特殊的名詞。按理說僧人就是出家修行的和尚,修心向善,怎麼還武刀弄棍的?怎麼「談玄更演武,禮佛愛論兵」了呢?
人們可以看到的是幾個和尚練出的功夫,足以讓世人敬慕。一指禪、飛簷走壁、百步穿楊,這些功夫只能讓世人覺得玄而又玄,但又是實實在在能觸及得到的。可是武術是修煉界中最低層次的功夫。更高的功夫是不能顯示於人的,所以有「真人不露相」之說。
少林寺向人展示了修煉的奧秘,即便是低層武術氣功都是如此的神奇,那修煉的高層次的功夫的更是令人神往。達摩傳的是羅漢之理,而羅漢上面還有菩薩和佛的境界。少林武術對於修煉來講只能是登堂入室的門境,而修煉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少林武術召示人們走向修煉之路,探索修煉的奧秘與內涵。達到高層次境界才有更高深的功夫。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www.dajiyuan.com)